2016 艺术北京

2016.04.30 - 05.03

全国农业展览馆

索卡将在2016艺术北京最醒目的两个展位(B5、B6)重磅推出7位艺术家的26件精品之作。其中不仅带来了索卡经营的重量级艺术家洪凌、毛旭辉、尹齐的多件热门大作,更是强势推出赵博、荀贵品、鞠方、郭剑等新生代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其作品类型涉及油画和雕塑,将以势如破竹之势震撼登陆艺术北京。


洪凌(1955-)

洪凌在其创作上突破传统「景」的既有概念,从写实经由抽象而走向意象气韵的表现,以自我的艺术之笔再现国画与油彩交融之境,跨越了中西文化藩篱,使得传统再展新意,奠定其后来至今30年的“油画山水”。洪凌将油画色彩的厚重感与中国传统绘画讲求气韵心性与流动结合起来,营造出超然纯净而又生机蓬勃的景象。他打入东方传统的精神根髓,打破西方技巧的限制,用油画媒材再现中国山水精神,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间建立起关联,这既是他实现艺术理想,获得自我认同的实践,同时也是中国艺术家将传统精神引入当代社会,实现现代性传统精神的成功尝试,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一剂强心针。洪凌也将于今年7月14日开启他的全球巡回展的第二站: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美术馆。

 

毛旭辉(1956-)

作为曾经中国85新潮西南艺术家群体的重要成员之一,如今的毛旭辉坚定地选择了一份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突发事件剖析生命逻辑的工作,他坚信在艺术中能更清楚地认识自然与人的意志,所以,他一方面图解生活,一方面写生自然,于自然中释放被压抑在生活中的情绪。他认为,生命有一部分来自社会,有一部分来自自然,是自然给了生命最原初的力量。所以近四十年的艺术活动中,他从来没有放弃写生,写生风景,也写生人物与静物。他犹如编写生命史诗般描绘日常经验,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从体察入微到深入浅出,从激烈对抗到理性思辨,尽管始终没有快乐起来,却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毛旭辉的艰辛正在于他的敏感,他情不自禁要将来自生活的各种刺激视作最可靠的艺术素材。这些材料在他体内运作,而后以颠覆了世俗标准的形态表现于画面。其作品中的各种生活零件才是那个私人空间中最具体的生命。而这些生命甚至比我们自身更真实,更具体。

 

尹齐(1962-)

尹齐通过新近创作的大量小尺寸油画,去实践和讨论人如何能与现代的人工化环境建立一种类似与自然的关系,“在现实不可能,人工化环境与自然世界毕竟不同,但作为人的态度、意识与实践,是否可能?对这种关系的探讨是为了让我们的意识不被人造物所阻隔,为了不失去艺术中原来与天地灵性的尺度”。这种重新组织的意识,区别于原始形象或生成的图像。在具体的组织方法上,既不能是搅拌式拼贴的,也不要交流式组合的,不拒绝现代主义艺术的成果,又不背离他心目中传统的方式,“那么”,尹齐一直在问,“这个意像,有没有视觉上的结构”?他在创作小尺寸油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在绝对的写实或抽象形式与浑然的天地感之间形成通达的意识。通过将万物推远而安置身体,通过将万物拉近而识别自己,心眼有识而不违所见,这样的画面上,光,如同现代生活中无数种类的光源,人的意识投向哪儿,哪儿就有光,人、物与环境不再只是空间问题。其实这不是一次性的制造,是意识的调整,通过一个个小的部分积累出的量,去形成结构。这也不是一个人的革命,是与更多类型的探索并进,为了接近一种更完整的认知。

 

郭剑(1982-)

生于1982年的郭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08年开始的“宝丽来系列”里,描述了两位分开的曾经的恋人形象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心境场景的画面,干净明亮的色彩,卡通漫画般的人物,孤单的思绪感充满画面。从2011年开始,“折纸”成为其作品里最重要的表现元素,郭剑将“折纸”置入他平面的油画布上,展现出意想不到的空间效果。儿时常玩的千纸鹤,折纸的青蛙,衬衫等等一跃从三维的折纸空间出现在郭剑细腻的平面油画布上,背景处理很简单,并置其中的折纸物像也由简单的几何色块构成。他将原本常见的折纸物象不断演变发展,从现实中抽离,用可控的油画色块与线条创造出一个新的空间秩序。郭剑认为折纸和我们的人生很相似,他说:人从降生下来是一张白纸一样,伴随着成长会经历很多事情,就像折纸一样反复折叠,不管走向成功或者失败都会走到生命终结,成为固定的形状。在折叠到最后你可能是黑天鹅也可能是个纸团,我觉得这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你经历了折纸的这个有趣的过程,有些痕迹是你无法抚平的。”这大概是他后来采用“折纸”作为画面空间与色彩探索重要来源的原因之一。他干净简洁的画面表达传达出艺术家本人情感的细腻与对于生活敏锐的捕捉力,艺术家对于画面的主观安排,最终以不脱离形式美的架上绘画与雕塑主观呈现。

 

赵博(1984-)

84年出生的赵博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画面常常处于一种荒原的广袤图景之下,一种不确定的没有归属感的不安情绪隐匿其中。金字塔可以被放置在一望无际的冰川之上,或是一望无际的花海之下飞机的残骸弃至其中,有废墟,有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也有落光了树叶的枝杈。视觉感官上的梦幻美丽之后,濒临灭绝的动物形象或者英雄宇航员的形象并置其中。赵博将他选择的物象放置于原本不属于它们的赵博创造的视觉图景中,一种超现实的具有荒诞性的梦幻色彩是其作品的最大特点。错误的不合逻辑的并置之后,隐藏着赵博个人发现的人类当下的真实意识状态。他希望观者掉落于他创作的意识图景之中,剥离现实状态下的虚拟感官世界,重新对自我生存意识状态的真实性进行反思。画面中一面是现实,一面是虚幻,赵博扎实的学院写实功底让他自由地将现实与虚构在同一画面中并置,由具象描绘作为切入点,最终衍生出一片非现实的暗藏着矛盾与冲突,看似和谐其实并不协调的视觉图景。他用他的画笔谱写出一部视觉图像上的“百年孤独”,画面中的节奏与旋律最后达成整体的和谐,画面中的每一个点,线,面或者不同色块最后形成的整体画面最终都表现着艺术家本人对于生命状态下产生的意识形态所赋予的含义。他不停止的思考,他对待生活的诚实,最终没有使他陷入概念化的程式之中,并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找到一个发人深省的美丽新世界。

 

荀贵品(1985-)

毛旭辉的学生之一,1985年生于云南,毕业于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荀贵品采用色点造型的方式将日光普照下云南这块土地上的乡村景象加以描绘。他将这些平常的乡村景象经过自己的视觉认知进行筛选,最后用色块抽象概括于他的画面之中,形成一种扑朔离迷,幻化缤纷的视觉观感。在毛旭辉的学生中,他应该是最勤奋的,他虔诚地将自己对于自然生命的直接感知具体地描绘于画布之上。那些不起眼的乡村红土地,菜园子,核桃树,随处游荡的公鸡们都朴实地存在于荀贵品绚烂的画面上。他用色块对于画面中光线的表现受印象派的影响,有些作品,我们看不到光线来自何处,却觉得他的画面每一处都洒满了光。他把他的创作完完全全交给了自然,交给了从小伴他成长的云南大山,那里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红土都成为他最直接的灵感来源。正如荀贵品自己所说:“我的土地就是画布。我希望能和花草树木交流成为泥土里的一棵种子,融入大地的怀抱。在不断地内化与自省中感悟自然哲学精神。自然是可葬身之地,任何一处都将是生命最好的归宿和精神家园。”

 

鞠方(1985-)

生于1985年的鞠方毕业于沈阳大学油画专业。他的作品视觉呈现上很容易让人用“抽象”一词做一个最为简单的描述。有意思的是,艺术家本人从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抽象绘画。艺术家在作画前常常需要三角函数或是简单的一些几何图像的计算,这往往决定了之后画面中每一条线,每个色块的具体位置。最初的创作由画一本书开始,他对于书的描绘承载了他本人对于生活或是人生的最直接体验。在他重复的一遍又一遍的劳作之中,无数条不同颜色的直线组成了面,通过其中的微小差别去塑造每本书中页与页之间缝隙产生的空间感。他迷恋于视觉上这样的感觉,画面中极为微妙的产生空间感的那根“线”背后付出了艺术家极大的专注与努力。这一页一页的没有文字,被艺术家主观选取不同颜色来描绘的书最后被极简化,用抽象的视觉形式传达出来,画面颜色的选择也被他严格地控制在同一明度之下。抽象之后即为具象,在艺术家的画面中不存在绝对的抽象,也不存在绝对的具象。抽象还是具象?取决于每个不同的观众观看他画面的角度。鞠方的绘画语言构成建立在极其理性的数学化的精确计算之下,最终以书为载体,记录他对于生活的感性化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