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记忆相思 - 台湾新生代艺术家席时斌 | 台湾《东西名人》杂志 2012年8月刊

2015-01-17

原文刊载:台湾《东西名人》杂志 2012年8月刊

图片来源:席时斌个人网站


席时斌,生于1977年,擅长掌握视觉穿透感与结构,其结构繁复的雕塑作品在台湾新生代艺术家中极具识别度。自2011年起陆续受到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Hermès爱马仕、Ferrari法拉利等品牌邀约合作,声势扶摇直起,备受瞩目。 


在席时斌近几年的作品中,常出现繁复华美如翎毛的线条,这是取自台湾建筑中常见的铁窗花。“小时候看到这种铁窗纹样时,觉得看起来像根漂亮的羽毛。” 这是个原点,席时斌把眼里见到的那根羽毛,重复再重复地组出一只凤凰。而这件作品,就是后来由路易威登收藏展示在台北101专卖店的《鸟忽古—窗花小凤鸟》。 


席时斌很擅长混合媒材的运用,关于这点,他认为和现下的环境很呼应,“这个世代的创作者,生活在一个很复杂的环境,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事,反映我身处的环境。过去的创作者,环境比较单纯,想得比较单纯,他们可以很单纯地去刻一颗石头,完成一件素材很单纯的作品。” 


生活环境的复杂,也反映在作品内容中。《在我们的马车上制作一个星盘》这个展览,整个就是一件很矛盾的状态,展出中“没有星盘,也没有马车,倒是有两匹马拉着一个车轴。” 席时斌解释,“星盘是一种需要非常精密制作的东西,但是乘坐在马车上却是很颠簸的,我想表现的是一个很矛盾的状态。” 颈项上竖起鬃毛的马匹,拉着不成型的马车,巨大的型体像是能抖落一路驰骋后的尘埃,《模型:阿湿波》陈列在战场刻意铺陈的雪白场地时,却又让人以为它是幻化自无垠宇宙中得一个星座。极度血性,也极度神性。透过不锈钢、木料、石材等多元素材的结合,在他经手之后,生活的浮躁化身为模样华丽、质地幽冷的塑像。 


他的作品,除了矛盾,更显而易见的特色是,外观上的复杂。这种复杂的层次叠合,像是一种令人不禁想凑近看个清楚的心理技巧,能轻易抓住观赏者的注意力,有种让人想进入其中的召唤力。也因为这样,即便是站在同一件作品前,每一位观赏者所关注到的点往往是不同的,以《阿克提思—奇丽月光之大雄鹿》这件作品来说,有些人就是不会注意到鹿尾处停了一只鸟,而有些人却注意到胸口的位置有一颗心脏,各自有各自的欣赏角度。席时斌解释:“在这种很叠合的状态下,每个人看到的点,往往不一样,她会看到其他个人喜欢或有关的地方,而这个点也正是他进入这件作品的钥匙。” 这把钥匙,引领观赏者进入这件作品,也进入了席时斌的内心世界 


生活即灵感


席时斌一直都是从很贴近自己生活的事物去着手创作,不管是内容的发想或素材的运用,“有些人会就某些大环境的议题去做创作,不过,对我来说,创作室意见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如果要靠外在驱动力去完成,能够发挥的就会很有限。因此,我往往是寻找和自己很贴近的素材去着手,从回溯自己的生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去着手发挥。” 


近年大量使用不锈钢为主要创作素材,它是一种会让人觉得很高级却同时又很常民的材料,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刀叉等,都可以见到不锈钢的运用。刚从学校毕业那几年,他曾在阳明山上的一个老房子里创作,忧郁环境潮湿,那个阶段他最常用的素材是塑料、硅胶,并发展出一系列名为《清河》的作品。从席时斌历来作品中得素材演变,能窥探出他不同阶段的生活面貌。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由无数的经历,交叠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命故事。席时斌的创作,表达的似乎就是这件事。他很擅长从回溯自己的过程中,自微笑之处发掘各种生命中曾经感受过的美丽,不论是山壁上的奇异植物、甚至是常被视为有碍市景的铁窗。那些由他所捕捉到的微小的美丽,经过千锤百炼的铸造锻炼,借由另种象征重现。观赏者可以透过作品,自由进出他曾经历的那些美好。那些由无数细节所层叠出得复杂结构,有种容易把人推向时光长河的魔力。 想想自己小时候,是不是曾经对着一个没什么的角落或小事很着迷,并不知不觉地跌进无限的幻想里。席时斌把那种只有在纯真眼睛里才看得见的诗意,透过其作品重现。 


看透哲学


席时斌的创作灵感,每每环绕着他自身的生命经验,即便是这件极富希腊神话氛围的《阿克提思—奇丽月光之大雄鹿》,也依然如此。一段绿岛之行的体验,是启发这件作品的楔子。那趟旅程的某个晚上,由当地人引路在夜间探寻野生梅花鹿的踪迹,走在深夜的荒野中,手电筒的光束忽地锁定了在远处现身的梅花鹿。梅花鹿在黑暗里发出绿光的双眼,带领着席时斌一行人找到梅花鹿的踪迹;那个当下,不只是人观察着梅花鹿,梅花鹿也观察着人。 



长期采用不锈钢作为创作素材的席时斌,在工作过程中会留意到自不锈钢的光亮表面反照出来的身影,这就好比在绿岛的那晚,梅花鹿那双发亮的眼睛,也倒映着找寻其踪迹的人们。这件作品,层层叠叠地由最外层的梅花枝桠,到鹿的肢体并深入内脏,诉说的是“看透”这个概念:梅花鹿看透人们,也被人们看透。 


记忆的相思调


《模型:外婆家的奥林帕斯》这件作品,由两座悬在离地120cm高的哥德式教堂组成,以镜面的银色不锈钢打造,飘浮着、闪耀着,仿佛是在梦中见到的圣殿。这座圣殿是由席时斌的回忆所铸造,而他遥想的是外婆家那个很神秘的地方。“小时候一到暑假,爸妈就会把我带到位于平溪十分的外婆家,每次到那边,我就觉得自己像出过一样。”完全不会讲台语的席时斌,要和习惯讲台语的外婆共度一整个暑假,并过着截然不同于平日所习惯的都市生活,那边除了有神秘奇异的山野传说,还有让他印象极深的山间铁道,“那座山城有一条沿着山壁建造的小火车,隧道上的棚子,长着各种叫不出名字的美丽植物。” 回忆起童年在外婆家过暑假的种种,就像回味着一段在陌生远方的生活,遥远而美丽。 


多年后,席时斌孩提时的所听所闻,被具体而微地化为创作的养分,平溪的山洞被置换为哥德式教堂,铁窗的窗花延伸为教堂尖耸而华丽的屋顶,沿着山壁而建的铁道,则像通往梦境的轨道,环绕着这两座银色教堂。以往许多观者觉得这样的置换逻辑不精准,而席时斌表示:“这样的置换是很直觉的。” 不论山洞或歌德教堂,在他的感觉中,都是一个神秘、美丽的象征,一个让思念有所归依的心灵憩所。 


类似教堂这种与宗教有关的元素,经常被他运用到作品中。这点与宗教信仰无关,而是因为“我觉得宗教累积了很多记忆” 席时斌解释。记忆,是构成其创作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触动人心的柔软面。


席时斌 & Mercedes-Benz  跨界合作作品

640.jpeg

640-1.jpeg


席时斌 & Hermés 跨界合作作品

640-2.jpeg

640-10.jpeg

640-3.jpeg

640-4.jpeg


席时斌 & Louis Vuitton 跨界合作作品

640-5.jpeg


席时斌 & Ferrari 跨界合作作品

640-6.jpeg

640-7.jpeg


席时斌 & Vogue Taiwan 跨界合作作品

640-8.jpeg

640-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