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放眼亚洲25周年:专访索卡艺术中心董事長 萧富元 | 非池中艺术网报道

2017-06-02

(来源:非池中艺术网)


640.jpeg

索卡艺术中心董事长萧富元 图 / 非池中艺术网摄


深耕亚洲当代艺术市场的索卡艺术中心,1992年自台南发迹,目前拥有台北、北京共3家画廊。4月15日推出之《非凡–索卡25周年大展》(Extraordinary-25th Anniversary of Soka Art),展出亚洲45位重要艺术家的作品,见证25年来画廊发展轨迹。


不畏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SARS风暴、2001年911事件的影响,带领索卡艺术中心走向更大格局的索卡艺术中心董事长萧富元,不论是在发掘艺术家或是市场,常常是看见「未来式」的第一人。以下是非池中艺术网专访萧富元的内容:


640-1.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洪凌《素处》、池龙虎《美洲虎7》


640-2.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小谷元彦《空:意识的穿越》、村上隆《爱晴  超级平面的》    


Q:「非凡-索卡25周年大展」是否代表索卡25年来走过的轨迹?


A:我们并非用学术角度去看这一次的展览,而是以岁月、时间轴这个主题来串接艺术品的,从1992年成立开始,索卡做过哪些事,留下来哪些痕迹一并呈现给观众。一楼的作品,全部都是我们自己的收藏,二楼展出台湾艺术家的作品,是当代台湾艺术的缩影。我们认为台湾年轻的当代艺术家,是非常有潜力的。


Q:可否与我们分享索卡25年来最大的突破?


A: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画廊应该走在收藏家的前面。

我还没做画廊之前,自己就是收藏家,所以我了解收藏家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一个刚踏入收藏领域的人,他需要的是画廊引导。收藏家希望走在别人前面,画廊更需要走在收藏家的前面。若是跟着买卖型画廊,现在流行么就买什么,流行一退,收藏失去价值,这样是没有意义的。


1992年,大家还在做台湾本土艺术的时候,索卡就率先代理大陆艺术家,成为第一家到大陆去开画廊的台湾画廊。当时候台湾艺术家一张作品可以买十张大陆艺术家的作品;现在反过来是大陆艺术家一张作品,可以买台湾艺术家十张作品,中间价差百倍。2003年,索卡引进日本、韩国艺术家作品;接着,2006年做东南亚艺术…一路走来,我们累积了很多个「第一」。


我们希望可以是培育、研发导向的画廊,像企业一样永续经营。而且是走在人家前面的画廊。索卡代理的艺术家洪凌从默默无闻到现在家喻户晓,没有一个画廊可以代理艺术家18年没有中断,我们做到了。这是我们一路走来一直努力去做的事。你会发觉你走在前面是很寂寞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为没有人做你做的,你还没有得到赞同,所以刚开始是比较辛苦的。画廊要有眼光看到未来,不是只看到现在。


640-3.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许芝绮《绝对零度的直白16-17》、王玺安《一片开放的海》


640-4.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许芝绮《绝对零度的直白16-16》、 廖震平《富士山-1》、 廖震平《鹤见川-1》


640-5.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曾健勇《桃源望断无寻处》、 曾健勇《过客》 


Q:您强调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有学术支持,这也是您25年来经营艺术家的理念吗?


A:是的。当时我看了一本书介绍民国时期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当时参加油画跟雕塑项目的一共约5百人,我想这5百人一定是从大陆各地挑选出来的一时之选。但是我仔细看却发现认识的不到50位,不到全部的十分之一。

我思考这背后的原因,他们当时可能很有名或卖得很好;但是随着时间过去,他的学术经不起考验,就慢慢消失在这一群人当中。甚至过世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提起。


我了解到美术史上的学术地位是非常重要的。美术史取决于艺术家的学术价值。因此我们不单单是去经营艺术家的市场而已,当大家都肯定他的学术价值以后,这个艺术家才能够永久发展下去。


Q:您怎么看亚洲艺术在当代艺术的定位?


A:我觉得亚洲艺术在过去是被忽略的。

我们都知道,一国的艺术要强,经济是很重要的。大家现在读美术史,都会觉得欧美的艺术家很强,亚洲相对起来比较弱。主要就是因为亚洲以前是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地区。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巴黎艺术最为兴盛;20世纪以后,美国经济强大,纽约就成了一个最主要的艺术区域;21世纪,我们认为是亚洲艺术的时代。

佳士得(Christie's)注意到这一点,便开始做亚洲当代拍卖。但是我们早在11年前就把亚洲当代做一个整合。全部的亚洲艺术都在我们的收藏范围。亚洲艺术是未来艺术的主流。


Q:索卡在台北、台南、北京的画廊,各自发展方向与共同目标为何?


A:我们3个画廊各自有区隔。北京的画廊一年有6个展览,其中5个是经营大陆艺术家的作品,有一个是海外的,包括台湾、日本。因为现在大陆进出关手续非常麻烦,所以我们一年只能做一个展览。台南的画廊主要经营台湾艺术家的作品,一年至少有10个展览,10个展览里面会有8个展览是台湾艺术家,有2个作品是海外,包括日本、韩国及大陆。台北的画廊,我们就比较区别为亚洲当代,基本上有三分之一是台湾,三分之一是亚洲其他地区。3个画廊路线各自有区别,但它们共同点都是放眼亚洲当代艺术在世界的定位。


640-6.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盖柏瑞‧博瑞多《喊报时钟 》


640-7.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蔡国强《马克思的胡子》


640-8.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饭田桐子《冬天的旅人》


Q:创设索卡实验室的目的是什么?


A:索卡实验室的创立目的主要是,我们认为很多在校、刚毕业的艺术家很有创意。只是他还刚毕业、创作时间没有特别长也没有知名度。我们希望帮他们办一些比较小的展览,从这个展览开始,让他可以接触到一些专家或收藏家,给他们一些看法或建议。我不要让他们一直盲目地去做作品。透过甄选,我们挑选一个艺术家来到前线让大家看到。因此很多年轻艺术家都很支持索卡实验室。


Q:您是如何从古董进入当代艺术领域收藏呢?


A:我从以前就很喜欢艺术。以前在金融机关工作,因为喝茶喜欢上收藏紫砂壶。紫砂壶收藏了一百多件之后,又因为长时间接触骨董店而收藏陶瓷。刚开始我收藏陶瓷的时候,我就发觉陶瓷的学问是很深奥的,所以我就去找老师。


后来遇到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从事文物研究工作的刘良佑,我就去上课学习骨董。那时候银行每周日休息,周六只有放半天假。我利用礼拜天的时间,早上5点起床,坐六点的野鸡车去台北。到达台北大概10点多,先去逛骨董店。下午2点上课上到5点,下课后再去骨董店看到6、7点,回到家就12点了。就这样连续3年我都没有请假。因为我认为与其给人家说真假,不如自己去研究。那时候我是这样研究骨董的。


我的第一桶金是从古董赚来的。因为我是学经济的,我发觉明清官窑价格有上涨的趋势,所以我当时就买了一批明清官窑,果然涨得很厉害,我就把它们卖掉,赚到第一桶金。后来我就开始投资艺术品,陆续买了台湾本土艺术家、大陆艺术家的作品。


我觉得,如果你比人家更早看到这个价值,投资艺术品比投资任何一个行业要来的赚钱。


640-9.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林贤俊《须陀洹》、林贤俊《春雨》


640-10.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Q:在当时的收藏家中,您应该算是比较年轻的?


A:我从30几岁就开始收藏,1992年开始担任台南市文物协会理事长,当了4年。当时我37岁,是里头5、60个会员当中最年轻的。

8岁时,我父亲就过世了,没有留下任何一笔财产。我妈妈一个人带着七个小孩子,在乡下过活。刚开始一毛钱都没有。


Q:您是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困境呢?


A:每一个事情要达到所谓的成功,都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你只要做事,一定要面对很多困难。


尤其这条路是自己开创出来的,是一个羊肠小道,绝对不是什么康庄大道。如果你做的是买卖型画廊,他走的是康庄大道,因为路都已经开好了,他再去搭便车没有什么大困难。但是如果你要开疆辟土,你就必须遇到很多的障碍,那个障碍就是你要去克服的。


辛苦是必然的,你要选择哪一条路?当你选择这条路,你就要知道你面对的会有多少障碍,然后你有没有信心,有没有决心去克服这些。如果你有了,你就可以做;如果你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很多人觉得我这样就够了,那也可以。


所以,我认为要开创一个事业,没有一个人没有经过千辛万苦。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没有什么值得去讲我是经历怎么样的辛苦才成功的。


640-11.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毛旭辉《紫色‧一个設計師的片断》


640-12.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洪凌《华秋》


640-13.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赵无极《20.06.84》


640-14.jpeg

非凡 - 索卡25周年大展 赵无极《20.06.84》、朱德群《蓝色的赋格》


640-15.jpeg

非凡-索卡25周年大展       席时斌《动物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