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式水墨的发展与多元论述 索卡艺术展出「外物 - 杨鸿个展」| 非池中艺术网

2018-07-25

(来源:非池中艺术网)


水墨已为亚洲千年以来的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中,纷纷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经典创作,比如说以明代的工笔绘画大师仇英,又或者是擅以用墨色与线条写意的南宋画家梁楷,这些构图与技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皆被认定为重要的当代艺术创作。


640.jpeg

展场空间照。图/非池中艺术网摄


       而水墨艺术发展至今,在当代艺术的市场当中,又该如何有别于过去的形式?同时又能有自我的原创性及艺术深度的体现?已成为了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索卡艺术本次展出了「外物-杨鸿个展」,其一方面仍然传承了水墨艺术的晕染及工笔勾勒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以独特的作品内容,阐明了现代人与物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表态了新式水墨所能讨论的多元议题。


640-1.jpeg

对话的方式,绢本设色,89x132cm,2014年


640-2.jpeg

楊鴻201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曾受邀於今日美術館、西安美術館、重慶美術館、江蘇美術館展出。


个体对于自我认知的多样性


       杨鸿的作品特色在于其透过与我们自身文化脉络有关的素材,辅以水墨的技法与当代性的用色、构图、形式,来讨论物象间的多样性符号认知及转移。举例来说,作品《轨迹1》为一个在具有超现实感的自然景緻的夜空中,描绘了一组星盘,而这个星盘是被各个点所组成,并代表著艺术家个人的专属星盘。是故,如同杨鸿所述,当我们看到这个星盘,实则也等于看到了艺术家本身。


640-3.jpeg

左至右:杨鸿,轨迹1,绢本,设色,53x28cm,2017年;轨迹2,绢本,设色,35x28cm,2017年


       因为如果当我们追溯星盘的缘起及其功能,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星盘模式,并承载了个人的记忆与命运。这边艺术家想要阐明的是,在某些具有人类普世情感认知与归属的物件或表象,实则可以拥有传达与跨越自我认知上的侷限,并表达更多的意义。


       同样地,《轨迹2》描绘的为经络,同样也是说明个人对于自我的另类认知,并作为触发观者入画思考的一个契机。


640-4.jpeg

左至右:楊鴻,軌跡3,絹本,設色,78x51cm,2017年;軌跡4,絹本,設色,78x50cm,2017年


文本意义溯源及图像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讨论人类自我认同这一类型的创作以外,杨鸿也有一部分的作品是在讨论被认同后的文本溯源,并将其回归到最初被认知的图像。如作品《博尔赫斯的动物园》的内容取自阿根廷著名的文学家博尔赫斯的著作《约翰・威尔金斯的分析语言》,该书虚构出世界中各种动物的样貌。而为了建构类似此书的情境,艺术家刻意选择形体有动物样貌的篆字融入画中,直接地所指动物。让字体外形与图像概念直接地连结,去除掉过多的文本解释,直达观者的视觉感官。


640-5.jpeg

博尔赫斯的动物园,绢本设色,76x149cm,2016年


640-6.jpeg

博尔赫斯的动物园,绢本设色,76x149cm,2016年


640-7.jpeg

重影,绢本设色,69x119cm,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