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現代主義Ⅱ

2017.01.07 - 02.26

索卡藝術.北京

80後的現代主義Ⅱ

策展人:孫藝瑋


20世紀50年代,鈴木大拙開始在哥倫比亞大學開設禪宗系列講座,來堅持聽講座的人有丹托,還有凱奇。鈴木的禪宗對這兩位的影響都巨大,禪宗裡的平常心教會凱奇要活在自然的生命狀態中,一切都是自然的存在。而他的禪宗思想更是鼓勵到創作初期的勞申伯格。前段時間勞申伯格在中國的展覽,大家都說勞申伯格對中國很多藝術家的影響都很大。殊不知,禪宗文化間接影響到勞申伯格,才讓他可以大膽地將生活之物直接放入到藝術創作中。再推及到更早的梵高、畢加索、馬蒂斯等這些現代主義大師,多少也受到東方文化的啟發與影響。東方文化在某種程度上,對後來已進入困境的西方現代藝術開啟了另一扇窗。

 

反觀中國,上個世紀80年代,隨著西方現代思潮的涌入,中國藝術家的創作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與當代混雜成長,中西交融之間,當代藝術遍地開花。這其中,有一部分藝術家,沒有脫離現代主義形式風格的實驗,他們在汲取西方現代藝術養分的同時,更加關注如何“為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找一個最妥帖的表達方式”。梁漱溟說:中國文化是要使生命成為智慧的。這完全不同於西方所崇尚的科學與理性。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藝術家中,藝術家有意識或者無意識都會有“東方書寫”的傾嚮,而我們需要真正建立以東方特有的文化為根基的現代主義藝術審美系統。這裡的“東方書寫”是很廣泛的概念,意指藝術家以東方文化身份的角度,汲取現代藝術的養分,同時用東方文化彌補現代藝術的不足。

 

《80後的現代主義》這個系列的展覽,試圖通過當下正在發生的藝術實踐的長期觀察,通過對不同藝術家案例的研究與梳理,以期建立中國自己的現代藝術審美系統。《80後的現代主義Ⅱ:東方書寫》,在去年第一檔展覽的主框架下,繼續深入,選取7位有“東方書寫”傾嚮的80後藝術家,分別是以繪畫創作為主的陳家業、胡·塞額尼斯、李超、孫策、易國棟,以雕塑創作為主的林智、周一然,呈現他們各自不同的創作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