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杜象 - 吳介凡個展

2020.06.17 - 07.18

索卡藝術.臺南

「一個杜象,在未被框架及特定指涉的藝術世界,去勇於創新精神性,獻給每一位勇於創新的藝術工作者,及敢於用另一種觀看方式的觀賞者。」-吳介凡

 

索卡藝術非常榮幸宣布將於6月17日至7月18日間,為您帶來《一個杜象》吳介凡全新個展。此次的展覽名稱,挪用了二十世紀實驗藝術的先驅,也是達達主義及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馬塞爾.杜象,杜象在當時曾經是一種創新的象徵,提醒後人藝術的真諦可能不僅止於美學上的課題。在此次的個展中,吳介凡認為藝術將不必拘泥在某種形式或形態上,甚至質疑藝術的存在與價值,期望透過此次的展出,顛覆您過往對藝術的理解,期待一個未被框架的創新世界。

 

藝術家吳介凡曾於1991年前往美國就讀紐約設計學院,並於1993年加入了紐約藝術學生聯盟研修獨立創作,浸染在西方藝術的多樣化與包容性中,吳介凡也坦言,他從不型構作品草圖,他不愿意再受到拘束,無論是油畫、紙本拼貼、藝術書創作等,多是源於某種自發性或隨機地情緒反饋,似乎將自己還原到最原始的狀態,放任意識在無疆之地奔馳與肆虐著,藉由創作看到真實的自我。

拼貼在吳介凡創作中相當常見,拼貼藝術也影響了許多西方知名的藝術風潮,如立體派、達達主義、普普藝術等,在其藝術書創作中,則大量使用了挪用、擷取、拼貼於畫面中,如作品〈造物圣歌〉即是使用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及畫家-威廉.布雷克的精裝畫冊為載體,在這本高達600多頁的書籍中,吳介凡擷取了許多藝術史上的經典名作與植物圖鑒的局部,透過多次的重組與解構,圖像原本被賦予的意涵已不復見,反而更能覺察到藝術家豐沛流動的情感,以及對於古典美學精神的懷疑。畫面裡偶爾被剪接的趣味性,似乎也帶來了一種特殊的意識宣揚,一種對於威權的反動與嘲諷,似一個時代啟蒙的開始同時也象徵著結束。而當觀眾翻閱藝術書冊時,習慣性的會用手去觸撫頁面,造成觀者、藝術書、創作者之間的行為互動,因此更可稱之為是一種具互動性的行為藝術。

 

另一部分的平面作品中,〈暗窗〉系列源於英國懸疑電影大師-亞佛烈德.希區考克所執導的電影〈後窗〉,此系列大膽地將三件不同尺寸的畫布疊合在一起,並用彈性帶捆綁,再將畫面切割開來,呈現窗口狀,並刷涂上濃郁的黑色,懸吊具主題意識的現成物,如:槍、飛翔的鳥、人形剪影等,創造出詭譎的懸疑感,正如希區考克的電影所述,當夜來臨,人各有所思為。

 

藝術家吳介凡利用拼貼、剪黏、撕裂、穿孔等手法來顛覆藝術的觀看方式,其作品隱含了對社會現實的反動,遊走在當代暴力混亂的社會先端。索卡藝術誠摯邀請您蒞臨2020年6月20日《一個杜象》吳介凡個展開幕活動,開幕當天的下午四點半至五點,索卡藝術將為藝術家舉辦一場《剪愛》特別活動,藝術家將現場演示其部分創作過程與您分享。一同欣賞畫面中肆無忌憚的揮灑,是關於自我的剖析,翻開作品的每一頁都像在觀看一場真人秀,毫無遮掩的曝曬著人性的欲望與貪婪,藝術家渴望打破社會習以為常的框架,在美麗與頹敗、優雅與罪惡之間,找尋自由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