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光 - 杭州當代藝術展

2010.03.06 - 04.25

索卡藝術 ‧ 臺北

自古以來,杭州的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諺。活躍的多元化經濟和發達的文化教育使杭州成為浙江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而杭州知名的中國美院聚集和造就了一群中外聞名的藝術家,如林風眠、潘天壽、黃賓虹、吳大羽、顏文梁、李可染、艾青、龐熏琹、關良、黃君碧、董希文、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許江….等,使得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更加突顯出民族文化價值的重要性;而杭州當代藝術在全球的發展上成為一個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國際語匯的特質。

 

臺北索卡藝術中心所舉辦的《這裡有光 - 杭州當代藝術展》,邀請杭州當代優秀藝術家:桑火堯、顧黎明、余旭鴻、王之博、葉凌瀚共五位深具潛力之藝術家展出自己近期新作,並赴臺參與開幕,多元的形式包含了繪畫、錄像等。此展選取當代藝術中對中國的傳統藝術進行反思,面對急速的城市現代化進程,以當代藝術形式來進行傳統與現代的交替與轉換。

 

桑火堯對藝術最純粹之實踐來自於對藝術的激情以及保有海納百川的廣博胸襟。其最具代表性的新水墨‘境象繪畫’建構在本土、民族的基礎上,以意象為載體,以水墨筆觸為媒介,以當代思考為出發點,以消融對傳統中國水墨畫的刻版印象為方嚮去打散人、山、鳥、花的界線,進而拓寬自身的藝術表敘,並將這些元素互相融合。在弱化了具象的描摹,不求大、求工之後,而求心、求境,進而求境生之妙。鍾情於抽象創作的顧黎明,把使用不同媒材和形式的藝術實驗過程視作一種對抽象創作的深刻體驗以及尋找。不同於單單題材上的中國化,或只僅於將含有中國意識的符號照搬於畫布之上,相反的,顧黎明在‘尋找’的道路上,以最為民間民族之文化來體驗深植於中國人內心的傳統中國精神,藉此釋放對當代藝術的火焰以及熱忱,並用豐富的語匯創造出屬於代表他自身的傳統文化抽象符號。而余旭鴻的影畫源始於對院子裡樹影搖曳的驚鴻一瞥。而這一瞥造就了他往後的創作就從‘描影’展開。他將畫布置於‘影’中間,任憑光與雲的來去,在其中捕風捉影而後落下畫筆。若不說,余旭鴻的影畫遠看之下是寧靜且安詳的一道墻,而近看卻會發覺其實這道墻是由無數的小色點所堆積而成。而這般的堆棧卻給了觀視者刺激、緊繃的焦慮感。余旭鴻說,他在這感受不一的情境裡加注了調和,進而產生曖昧的視覺反差。王之博的創作恰似那渾沌的迷宮,一不小心就獨自走在她所勾勒出來的道路,同樣孤獨,同樣的不確定和不穩定,沒有歸屬感。畫布中的景和人,似乎都只是彼此的過客,下一站是出口、入口也許沒有答案。而‘光’在王之博的創作裡總是擁有一定的分量,代表著理想的國度,而美好的魔幻色調充滿張力,抓住觀視人的角度和目光,然而最深植人心的還是那充滿不確定、曖昧的方嚮感的某種彷徨。

身為不斷在與自我挑戰以及追求創新的藝術家來說,葉凌瀚的藝術思維漸漸進入一個從繪畫本身過渡、引申到實驗短片、電影動畫、錄像的轉型期。葉凌瀚說,他深深被這樣的過程牽引、著迷,以致於不斷的探索動畫以及影像的語言表達方式。藝術同時是一段尋找自我的過程,在這之中葉凌瀚不斷尋找牽系物與物、事件與事件之間的線索,並將過程以及結果用多元的媒材轉換並過渡出來,藝術的道路不停止,思索的過程就會永遠在進行。

 

透過此展希望探討立足於杭州新秀藝術家創作課題和狀態的解析,嘗試通過不同交流的區域展覽,記錄、展示並整理杭州藝術家群的狀況;杭州一直是中國當代藝術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但相對於群星閃耀、層出不窮的杭州藝術家們,《這裡有光-杭州當代藝術展》,冀望能成為杭州及臺灣新秀藝術家們的一段首航、一場結交,讓杭州當代藝術在臺灣臺北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