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卡新觀點 - 東南亞當代藝術展

2007.04.05 - 04.29

索卡藝術.北京

著名音樂人暨策展人姚謙先生,基以十年間對東南亞藝術的關注與了解,從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東南亞六國中,挑選出了10位頗具特點的當代藝術家。他們或年輕或中年,或已在本國和東南亞揚名,或正作為新興勢力在本地區活躍著。但和我們一樣,他們一直在藝術裡前進著,不一樣的是因為生活、文化和時事的差異,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創作。

 

生於70年代初的Natee Utrait,在泰國和東南亞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當代藝術家。翻閱他的創作履歷,我們會驚嘆於其作品形式的豐富性與多樣性。幾乎每年,他都會將一系列完整構思的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但其風格樣式卻完全沒有雷同。Natee豐富的思維在各種媒介中自由跳躍著,他以繪畫為主,但也做雕塑與裝置。在從平面到立體的穿越中,不變的是他一直在探索與堅持的主題 - 真實和幻想的交織。真實與幻想以自然、夢境、希望的不同面貌出現,構成了相互交錯的復雜關系。對於Natee而言,在繪畫的現實性的表面背後必然掩飾另一種真實,他的使命就在於汲取事物的真實並從不同的角度去描繪它。

 

Eric Chan的作品中模糊的影像會讓人聯想起裡希特。在馬來西亞這個具有包容性的國度中,藝術家亦會有不同的文化氣質。Eric的作品是那麼的唯美,並且始終如一。百合花常常是他作品中的主題,《舊約·雅歌》中寫道:“他的戀人像山谷中的百合花,潔白無暇……”。我們無法斷言Eric Chan是以怎樣的眼光去看待這些花?然而,這些百合就像月光下的倩影,充滿詩意。

 

靦腆的新加坡大男孩David Chan喜歡將自己沉浸在動物的世界裡。那是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是童話的與浪漫的。這次他的新作“The Merlionus”,更加富有傳奇色彩,他用一件件的雕塑,為獅城的標識物續下了它的成長的過程。“Merlionus”的表述方式是傳統的,而概念卻是當代的。David 用他美麗的想象把一個古老的傳奇呈現在我們眼前。

 

對於印尼Yogyakarta的年輕藝術家來說,Agus Suwage的地位有些像精神之父。這不僅是由於他自己在印尼當代藝術界的地位,另外還有他對年輕藝術家的幫助與鼓勵。這位以繪畫而著名並擅長裝置的藝術家,以一種迂回的幽默手法批判著現實。從1995年開始的肖像系列,到“絕妙的寓言”系列中用動物來諷刺人類的行為,他從圖式個人內心的不安與恐懼,逐漸把視野擴大到在社會的多元文化背景中人類的處境。


與Agus Suwage一樣,Budi Kustarto 也偏愛以個人的形象入畫。但是Budi的畫面明顯的增添了年輕人所熟悉的時尚元素。T恤衫、牛仔褲、輕便球鞋,這些視覺符號是西方商業文明的隱喻。而他慣用的綠色則代表了自然與和諧。


沒有被交待任何身份背景的“身體”作為主題不斷的浮現在Putu的作品中,一張又一張,Putu 不知疲憊的描繪著一群群跳動的人體。而我們卻不能憑經驗對這些“類似”的畫面作簡單的略覽,一帶而過。如對印尼的傳統略作了解便會發現,與古希臘人一樣,爪哇人對身體有著自己的哲學,他們認為身體是宇宙平衡和生生不息的縮影,受人崇敬。Putu似乎把信仰賦予在這些赤裸的人體上,在跳動的人體背後,彰顯的是活力與生命的不息。


在不同形狀的玻璃纖維上進行探索是Roman Orlina畢生的追求,也為他贏得了眾人的尊重與相當的國際聲譽。祖母綠色的玻璃在獨具匠心的切割與打磨中呈現出翡翠般的光澤。巧合的是,Roman早期有幾件雕塑與朱銘的作品極為神似。數年前,他亦在臺北與朱銘謀面。此次的一件作品命名為“嚮朱銘致敬”,表達了他對朱銘的尊敬之情。


Jayson Oliveria 是受歐美藝術風格影響的菲律賓年輕當代藝術家的代表。這次展出的小幅油畫無論在畫面的形式上或技法上都頗有趣味性。


Gabriel Barredo的作品則帶有濃郁的巴洛克風情。當被打磨出的扭曲鋼片,精巧的貝殼螺鈿,閃爍的寶石,模糊的人形圖案與機械齒輪的轉動結合起來時,它們傳達給我們的是一種奇妙的視覺與心理感受。Gabriel似乎想把一切可以用上的元素都要加附在他的作品上,他甚至讓它們動了起來!他真的做到了!僅僅用精彩絕倫來形容他的作品是不夠有力量的,它們奇特甚至詭異,透著神秘。

 

與河內這個城市的主體顏色一樣,Hong Viet dong的畫面是淡淡的土黃色調。高高低低的梧桐、淺淺的輪廓、穿著白袍的女孩,優美而透著淡淡的憂傷。喜歡Hong Viet Dong的畫的理由或許是因為它含蓄但不陰霾,輕柔但不輕浮,感傷但不頹廢。

 

飽含異域風情的文化,鮮明和富於生命力的色彩和造型以及扎根本土生活的藝術家們的聰明才智在方寸間釋放的能量是如此巨大:當我們欣賞東南亞藝術的同時,我們也仿佛在美麗的東南亞做了一次身臨其境的視覺旅行。東南亞的美麗熱帶風光是人所共知的,但它的當代藝術似乎還不為中國的藝術愛好者們所了解。此次索卡藝術中心首次將這些地區的當代藝術帶到大家面前。“索卡”希望帶給大家一次不一樣的視覺經驗,也希望在國內當代藝術繁榮發展的今天,為多元的亞洲文化建立起一個更為寬廣的平臺。


----


我的主職是跟華語流行音樂有關,其中有一半是管理,另一半是歌詞的創作。我的興趣是美術,一半在於收藏,另一半是跟美術有關系的閱讀,在流行音樂上已經越來越沒有國界,世界各地的流行音樂被世界各地不同喜歡流行音樂的人交錯著閱讀,而產生更繁榮多變的音樂局面,在美術上這樣的風氣也漸漸的開始,越是強大繁榮的國家,在了解自己本國的美術後總會以更開闊的心 看著其它區域的美術,華人當代藝術這兩年蓬勃的繁榮著。這是好事,當然也夾帶著一些讓人擔心的部分,有時候高商業帶來的高利潤,反而會窄化了局面裡的人的事業,就如同我在一篇藝評裡看到的一句有趣的形容詞:“現在華人當代有點走入近親交配的結果”,緩和這樣的局面最好的方法就是打開大門看外面的世界。

 

我對東南亞美術的注意,其實是跟關注華人創作基本上是同時開始的,大約是在97年,有一次商務出差,在新加坡看了某國際公司東南亞拍賣展覽,給我很大的刺激和驚艷,在那不同緯度生活的藝術家們,他們跟我們一樣,一直在藝術裡前進著,不一樣的是因為生活、文化和時事的差異,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創作。也許對我們華人來說東南亞只是一個輪廓的印象,事實上那裡頭有著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歷史和價值觀存在著,當然同時也產生著不同的內在與風格的藝術。

 

在我淺薄的經驗裡,是不足於代表說明目前東南亞當代藝術的全貌,我只能就我主觀的看法和閱歷,分享在其中應接觸而得到的樂趣和感動,那些認真而可愛的藝術家們,他們都說著人性對美好的追求,挖掘著當代人心底更深層的追求,在這一件一件另我驚嘆不已的作品裡 ,我看到了東南亞美麗熱帶風光下,跳動的心。面對於時間的巨輪,多變的世界,那一群人的感受。

 

在這次策展的過程中,要感謝很多人,也因為這一次策展的行動,我從一個被動的收藏者變成主動的規劃者,心情與事業也有了不少長進,這真是我的幸運!

 

姚謙於北京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