糸糸隨筆 - 趙璐嘉、鄭帛囪雙個展

2019.09.01 - 10.12

索卡藝術 ‧ 臺北

「糸糸隨筆」取自趙璐嘉與鄭帛囪兩位藝術家的創作風格與表現形式。 「糸」是細絲的意思,代表屬於素描型創作者的趙璐嘉,擅長以線性的組織作為繪畫語言。疊字「糸糸」具有兩層涵義:其一是字面上細絲與細絲交錯堆疊之意,進而形成更錯綜復雜的二維與三維空間結構;二是取自「秘密」的諧音,象徵著趙璐嘉透過線條組成與媒材運用的敏銳度,將個人對於現實生活的經驗觀察與感受,轉換至平面的基底上,並以簡單的線條刻畫出深具力量感的畫面。而將內心想法訴諸於創作實體的過程,對趙璐嘉來說是具有趣味性的挑戰,也是她內心與自己最私密的對話。


「隨筆」是散文式地撿拾日常生活中的記憶,篇幅短小,可敘事、可抒情、可評論,是一種個人對於生命經歷的微觀紀錄。在眾多尺寸一致的小型創作中,鄭帛囪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創作媒材如便條紙、原子筆、立可白等文具,描繪出具有濃厚書寫意味的筆觸線條與色塊,深具抽象表現主義的風格。看似在隨手紀錄外在風景,實則表現出鄭帛囪極為個人的心理活動,透露出一種不受繁雜世俗影響的純真,如此專注於自我、不做作的繪畫語言,喚起我們對於「最初的自我」之探尋與思考。


趙璐嘉的線性抽象與鄭帛囪的色塊表現風格之間的微妙關系,乍看好似美國一九五〇年代盛行的抽象表現主義代表人物杰克森.波拉克(Jackson Pollock)與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的作品。當時波拉克有意挑戰畫架與畫筆的功能,拋棄傳統、改變繪畫行動的方式,采用不同工具來作畫,以「滴畫法」將顏料滴濺在畫布上,構成由無數色線錯落疊加的無中心網狀構圖。此線性結構也不斷出現在趙璐嘉的作品中,但不同的是,她是有意識地掌握平面上的線條,畫面看似沒有中心點卻有其規律,線條是具有方嚮性的存在並構成體積感,再運用不同媒材的堆疊,增添畫面的層次感與豐富度,展現藝術家經過人生歷練後,內心深處最敏感澎湃的情緒。


相對於波拉克的線性表現風格,德.庫寧作品中呈現的是帶有強烈情緒的筆觸與色塊分明的人體輪廓。他透過縱橫交錯的筆觸讓色彩在畫布上恣意揮灑,人物與背景間清晰的界線與秩序被消除,留下的是憑借情感的自發沖動和強烈動作所進行的一場心靈即興創作。在鄭帛囪如同心情隨筆全命名為「無題」的小型繪畫中,也充滿許多人物與背景、植物與風景模糊曖昧的場景。物與物之間的界線被泯除,萬物都成為一個整體,這正是藝術家在用心感受生活的種種狀態之後,最深刻的身體與心理紀錄。在鄭帛囪小小的便條紙上,卻包容著廣大無邊、包羅萬象、真實與想像交錯的世界。


索卡藝術.臺北將於2019年9月推出「糸糸隨筆 – 趙璐嘉、鄭帛囪雙個展」,展覽日期2019/9/7(六)-10/12(六),共計5周。誠摯邀請各位貴賓蒞臨9/14(六)下午4點舉行的開幕茶會,藝術家趙璐嘉將出席現場與貴賓分享創作歷程與理念。我們也特別邀請「四海茶莊」侍茶師為我們帶來圓滑淳和的烏龍茶與佛手茶,讓貴賓在陣陣茶香中感受兩位臺灣當代藝術家趙璐嘉與鄭帛囪的藝術創作,以及他們如何透過藝術史上曾蔚為風潮的抽象表現風格之繪畫語言,再轉化自身經驗與感受,書寫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