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後 ‧ 美獎

    2016.12.10 - 2017.01.15

    《後 ‧ 美獎》的策展命題,在於排除競賽過程中主客觀的立場,更著墨於臺灣藝術家在參加一項指標性的藝術競賽獎項之後,對於藝術家後續發展或是轉變的任何創作潛在實驗性與觀念生產。參與《後 ‧ 美獎》的藝術家,將為展覽提出獲獎前後的兩件作品,其展覽現場更將重新再現獲獎時的原件作品。借以突顯藝術家即便在獲得該獎項之後,對於進入以市場導嚮如畫廊、拍賣公司等藝術系統,又如何互相配合而成為藝術家自身延續的創作生涯。在檢視各類美術獎項對於輔導、協助與營造藝術家創作條件的過程中,挑選以臺灣藝術活動生態中,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公辦美術競賽─「臺北美術獎│Taipei Arts Awards」,成為《後‧美獎》的文本設定。此舉的目的在於檢視臺北美術獎,這個在藝術生態裡,被臺灣藝術家最為推崇的競賽展,著實累積了哪些對於藝術家創作生活的目標成果。
    查看展覽詳情 >>

  • 舞影零亂 - 林葆靈個展

    2016.11.05 - 12.04

    林葆靈擅於描繪不同城市夜晚且將成長環境中的臺灣、紐約、新加坡都映入在每件作品中,夜晚的光影具有戲劇性的強烈對比,每座城市都將你我曾經熟悉的景致連結到你我心裡的過往的回憶。他采用墨與壓克力顏料於製圖膠片上,也使用油彩混合壓克力於畫布上的搭配,均在呈現快速流淌特性。無論是城市瞬息萬變的流轉光影捕捉、旋轉木馬以及華麗宮廷與夜的幻想曲超現實元素的布景手法,都在流變時空裡凝結成一片童話、一種虛構的真實。
    查看展覽詳情 >>

  • 半天堂 - 譚軍個展

    2016.10.01 - 10.30

    譚軍,1973年出生湖南,作品裡充分表現江南文人的清麗文雅,用色介於色與無色間,畫面帶有一種抽離現實的孤獨感。創作十五年期間,以長纖維的雲龍紙為創作媒材,企圖呈現特殊的肌理和質感,嘗試水墨與其他新媒材的混搭,除了對用紙、顏料的大膽與準確運用外,也加入丙烯、中國畫顏料、磐、等水溶性材料使得畫風溫潤多元,讓水墨的可能性不再局限於單一紙張上,不同其他中國藝術家。
    查看展覽詳情 >>

  • 空 : 意識的穿越 - 小谷元彥個展

    2016.08.20 - 09.25

    小谷元彥的作品帶著詭譎的姿態卻又如此的寧靜,此次展覽「Hollow」有別於一般立體雕塑,潔白的軀體透過燈光表現髮絲般的「陰影」,接近半抽象與具象的幻想風格,作品細膩的呈現出藝術家的巧奪天工。系列作品使用透明玻璃纖維製作出透明且反重力的雕塑,頭髮製成的長裙、神秘的年輕女孩、還有武士身下幽靈般的馬;強烈的表現出擁抱靈動與藝術,卻又充滿幻象的美感,彷彿漂浮於空氣之中,留給觀眾屏氣凝神驚豔的感受。 展覽的核心概念試圖想再現某種存在與不存在的「徵兆」,表現可見與不可見之間的模糊關係,從虛幻的存在轉化為具體的呈現;如系列標題所見,飄浮在空中、如縷縷升煙的白色玻璃纖維,恰似自我解放的空靈表皮。
    查看展覽詳情 >>

  • 單位畫 - 吳翠玲、葉志航聯展

    2016.07.09 - 08.14

    《單位畫》參與的兩位藝術家提供1號、10號、50號至100號的作品,作品也透過「單位」為符號─一種「通俗」的認定。借以增加藝術家創作語言、畫面表現、結構儀式之外的象徵系統,輔助龐雜的視覺與市場概念。
    查看展覽詳情 >>

  • 洪凌回顧展

    2016.07.01 - 2017.07.02

    洪凌在中國文化大革命 (1966-76) 這段政治動蕩期間所創作的作品大多已佚失。這次展覽所涵蓋的作品是從 1979 年起的一些珍稀創作開始,並包含其他1980時期洪凌於北京就讀藝術學院時的學生作品:這些作品有許多是在畫室中所創作的,像是裸體畫與人像畫等,以及一系列胡同 (傳統的巷弄庭院) 畫作。在商業層面的成功漸趨確立後,洪凌從 1990 年起開始遊歷四方,並在安徽省南部的黃山這個風景如畫的地區設立工作室。該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之一。從那時候起,洪凌就特別專注於風景畫,在多個專門進行油畫與水墨畫創作的工作室中工作,並於北京與黃山兩處間流連。自 1990 年起,洪凌的作品便受到他在中國、亞洲,以及包含南北極在內的世界許多偏遠地區等地旅行時獲得的經驗所深深影響。這些經驗一一被記錄於他的素描簿、相簿、水彩以及攝影當中,本次回顧展也將展出這類作品。
    查看展覽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