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緣起性空收藏心

2015-08-09

(來源:《典藏投資》201508 演講 / 曹興誠 整理 / 楊椀茹) 


名列全球百大收藏家的曹興誠,自1990年代初期開始的藝術收藏之路,便以追根究底態度領會古今中外藝術之美,一躍至眾人難以企及的境界;這些年潛心佛法的他,同樣將這種理性思維投注其中。索卡負責人蕭富元表示,曹興誠因收藏佛像而開始研究佛法,更以自身的科技、物理專業背景探討佛法,契合實事求是的現代精神;而曹興誠的精彩見解亦不單單只是談論佛法或科學,放諸至藝術、建筑等層面皆可以在其中得到印證。因此,蕭富元特地於索卡慶祝臺北空間喬遷的貴賓晚宴中,邀請曹興誠分享十幾年來對於“佛法與科學”的所感所悟,乃至面對藝術品的態度。


640.jpeg

索卡慶祝臺北空間喬遷的貴賓晚宴中,特別邀請聯華電子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分享十幾年來對於“佛法與科學”的所感所悟。


我跟佛法結緣是在2000年。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約我在國父紀念館對談,那是談的就是科技與佛法,之後我們變得熟稔,經常見面聊天吃飯。他看到我在報上發表的言論還會勸我別激動、找我去做禪修、給我很多書,後來我便看出興趣了。


首先,佛法是相當科學的。科學甚至還可以把佛教解釋得更簡化而深入。所以,我這十幾年來的研究,認為確實可以用科學的觀念來講佛法。可是,佛法本身可說是非常龐雜,若想要了解佛法,我建議可以看日本的著作,因為他們自中國唐代以來就開始研究,而且是非常全面的。佛教深入日本生活的每個層面,所以我看了很多日本的著作。總結出來,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佛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八個字“緣起性空,真空妙有”;若了解這八個字,也就了解佛法了。


緣起性空是什麼意思?就好比點燃蠟燭產生燭火,需要三樣東西:第一、燭心,也就是可燃物;接著,氧氣叫做助燃物;最後,有火去點燃讓溫度達到燃點。所以說,可燃物、助燃物和燃點這三者缺一不可,燭火也才會著起來;而缺少其中一樣,火就熄滅,這叫做緣起性空。也就是說這是三者緣分到了,火就出現,缺一則火滅,這叫緣聚而生、緣散而滅。我們看見燭火的搖晃,是受到了周邊氧氣、溫度與材料密度等影響而產生的變化。從佛教來說,任何東西都是緣起的、沒有自性;好比說火也不能自己想著就著、說熄就熄,而要靠因緣而起、因緣而滅。至於性空,則是指沒有自性的性質。一般在講的“空”,並不是指沒有,就好比燭火,是看得到也感覺得到溫度的,是一種劇烈氧化的現象。所以說,世上萬物都是緣起性空,這也是對佛法的普遍想法與認識。


那麼,緣起性空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因為所有東西都是緣起性空的,所以就一直在變化。所以我們在追求這些性空的東西,比方說愛情,它是緣起、也是性空,隨時都在變化,你要是相信海枯石爛那就會碰得滿頭包,會變得非常失望。因此,小乘佛教才會認為,不要去盲目追求這些隨時在變動的事物,反而要把自己時常在變動的心穩定下來,所以需要禪修讓自己得到自由的安定狀態,很多外在東西就會覺得不需要了,而可以很輕松享受自己的生活。小乘佛教的禪修主要就是止跟觀,就是把很紛亂的心緒安定下來、然後觀察。至於要觀察什麼呢?因為針對於不同的對象,而又分了很多派別出來,所以禪不只有一種,有所謂的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如來最上禪等等。


而到了公元以後,小乘佛教被大家覺得偏於消極,小乘佛教基本上覺得這個世界太濁了而比較厭世、會想到山裡自己修行就好。所以,後來的大乘佛教認為,真空不是空,還有所謂的妙有。而真空妙有是指,因為世界不斷的在變化,所以也就非常有趣。大乘佛教欣賞真空妙有、講究無相;所以金剛經提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用科學來解釋的話,就是說世上任何東西,不管是生物或是非生物、動物還是植物,分析到最後都會發現是由原子所組成的,而原子裡面的原子核又與原子的大小差距極大,只有原子的萬萬萬分之一;原子核裡面還有中子、質子,而它們當中還有上夸克和下夸克,再往內分析就沒有物質結構了,只有能量。所以,從目前的物理學來說,所有看到的東西其實都不存在,只是能量的顯示。愛因斯坦提出的公式E=mc²,能量=質量×光速²,就是指所有的質量都可以化成能量,基本上到最後是找不到質量,全都是空的,只有能量。


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看到每個人的外貌不同,其實裡面是相同的,都是能量。每個人都是由一百兆個細胞所組成,每一個細胞都是一個能量團,所以也象是把一百兆根蠟燭綁在身上,這是實相;以物理學的角度來檢視,這觀念是對的。至於“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是指若你能看穿表面的差異而見到裡面的大同,那麼就等於看到如來了。所以,你如果看任何人都是一團能量,那麼就等於看到大如來了。


因此,“真空妙有”就是指所有的東西都是能巧妙的變化。佛教談的是慈悲,是指看待任何事物都覺得它如此奇妙,在心中油然而生愛惜之意;就像我們看到漂亮的文物、好的畫作,就會想要保護它,這就是慈悲。它是油然而生的、跟美是連在一起的,因此佛教慈悲的境界是很高的,而且是自發的。所以說,要達到慈悲必須要先了解真空妙有,要知道一切東西都是能量在作用。我以科學來談佛法先到此結束,就是“緣起性空,真空妙有”,佛法其實就這麼簡單。


640-3.jpeg

640-1.jpeg

640-2.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