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一探天地間「洪凌:回顧展」倫敦站啟程

2016-08-03

(來源:2016.08《典藏投資》文 / 林逸欣)


7月14日傍晚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汶萊美術館 (SOAS,Brunei Gallery) 的「洪凌:回顧展」熱烈開幕,會中各方貴賓雲集,幾乎倫敦中國藝術圈的重要人物,包括大英博物館和維多利亞阿伯特博物院的一級主管和研究員、大學教授與藝廊代表和愛好東方當代藝術的民眾皆齊聚一堂,以歡慶這場盛大隆重的展覽活動。


640.jpeg

一樓展場陳設


館方首次華人藝術家回顧展


本次展覽為中國當代知名畫家洪凌的作品回顧展,更是汶萊美術館創館以來首次華人藝術家的全面特展。之前洪凌的繪畫創作,曾代表中國參加1997年的威尼斯雙年展,是第一次進入歐洲藝術界裡。後來到了2012年秋季,作為倫敦亞洲藝術周 (Asian Art in London) 的活動之一,並透過索卡藝術的組織籌辦,洪凌作品便於亞洲之家 (Asia House) 首度出現在英國觀眾面前。該展獲得不少關注佳評,進而締結下本次英倫展覽舉行的難得機緣。如今呈現出來的洪凌回顧展,是個極具野心、頗具規模的特展陳列,包含橫跨畫家生涯共約50幅作品,分別安置館內3層樓的現代化空間展出。尤其今年是 SOAS 慶祝創校百年之際,透過洪凌繪畫藝術的展覽舉辦,勢必能建立起中西藝術文化和人民之間的深厚關系。


以本次展覽作為回顧的概念,須要歸功於兩個主要因素。首先是洪凌本人的愿望。因為在2015年時,他已從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的教職退休,可以說是跨越了個人經歷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尤其他1987年從該學院畢業後,就開始留校教授油畫,近30年的教學生涯與持續繪畫,看起來現在也是個適當時機,可以回顧自身創作的歷程。第2個因素則是須符合展場申請條件。經過各方交涉,屬於大學機構的汶萊美術館便從眾多場地選擇中脫穎而出,成為本次舉辦展覽的所在地。但附加條件為任何個展都必須是回顧展,後來藝術家也同意這項要求,積極爭取設展的難得機會。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洪凌表示,這是他職業創作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展出,以回顧為概念而創作的作品,也有助於闡釋之前他在北京的2個雙胞展,即2015年12月故宮博物院建福宮和中國美術館的展示活動。


640-1.jpeg

底樓展場陳設


本展大部分的陳列作品是帆布油畫,這也是洪凌的主要繪畫媒介。此外還有一些水墨作品,其實洪凌早已開始從事水墨創作,但直到過去十年間才開始展出。為了凸顯洪凌的創作概念和理解他的生活經驗,本次展覽更展出多幅水彩、素描和攝影,多數是藝術家在旅行時所完成的即興創作。從群山環繞到水鄉鎮、從非洲狩獵到大洋航行,更有從南北極地到黃山風景的綺麗山川,無不進入洪凌的視野記憶當中,幻化成為畫筆下抒情詩意的繽紛世界。從1990年起,由於洪凌在評論和商業上的持續成功,因此作畫的尺寸不斷增長。本次展出的一件三聯作《煙翠風清》,幅度即寬達7.5公尺,這並非是畫家最大的作品,卻是汶萊美術館所能容納的最大件。其氣勢撼人的氛圍,不禁令觀者凝神屏息。


640-2.jpeg

洪凌巨幅三聯作《煙翠風清》| 布面油畫 | 2002  (攝影/林逸欣)


歐洲巡回與國際會議


從2016年到2017年間,除了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展示外,主辦單位也會精選不同作品,將橫越穿梭英國與愛爾蘭兩地之間。先從汶萊美術館出發,後至都柏林的切斯特.比堤圖書館 (Chester Beatty Library),然後再到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East Asian Art)。這3個館場各自提供了互補卻獨特的架構環境,以不同觀點來欣賞洪凌繪畫作品。例如倫敦亞非學院的汶萊美術館,座落於具有專研亞洲、中東和非洲的大學環境中,提供區域研究的學術視野;都柏林的切斯特.比堤圖書館則為一處集合藏書的文學展望點,更是愛爾蘭的國家文化機構之一;而英國巴斯的東亞藝術博物館,則屬於地區性文博機構,可促發不同的社群反應與文化討論。相信本次洪凌回顧展的巡回之旅,將會帶給英、愛兩國民眾,一個深度認識東方美學和亞洲藝術的大好機會。


640-3.jpeg

洪凌近作《松骨》| 布面油畫 | 2014


最後在倫敦展覽結束之際時, 9月23日至24日在亞非學院還會舉辦一場國際會議,名為「藝術生態:現當代中國藝術研討會」(Ecologies of Art:A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Debate)。會中將探討許多與洪凌繪畫實踐有關的各類主題,包括風景畫議論、當前生態情勢、媒材色彩與技法關注,以及對藝術中時間感與空間性提出質問等。與會人士包括美國波士頓美術館策展人白鈴安 (Nancy Berliner)、英國牛津大學教授柯律格 (Craig Clunas)、加拿大多羅多大學助理教授顧依、香港藝術文獻庫總監徐文玠、法國賽努奇美術館館長易凱 (Eric Lefebvre)、西班牙巴塞隆納大學助理教授 Laia Manonelles Moner 、德國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策展人 Uta Rahman-Steinert 、捷克布拉格國家美術館策展人貝米沙 (Michaela Pejcochova)與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王春辰教授等多達20余位的專家學者,講者陣容堅強,值得眾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