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初心不變,歸來仍是少年" - 伍禮個展在北京索卡畫廊開幕 | 藝術中國

2018-09-06

(來源:藝術中國)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798藝術區索卡畫廊舉辦了一場名為:“光天化日”的展覽,此次展覽共展出藝術家伍禮作品25張,題材涉及人物、風景、植物等,使用材料有油畫和水彩兩種,這次展覽的作品是藝術家對社會以及對其本人內心直觀的映照,同時也是藝術家伍禮從2014年以來的藝術心路歷程一次整體的回顧。


眾所周知,從印象派開始,西方繪畫開始從追索自然的軌跡中跳脫出來,藝術家的個人精神表現逐漸在畫面中出現。藝術發展到今天,作品已經化為藝術家內在的一部分,是其內在心性的真實寫照和外在延伸。它說畫家之未說,唱畫家之未唱,哭畫家之未哭,怒畫家之未怒。讀懂這一點,也就讀懂了每一位藝術家。藝術家的心性表達,來源於生活,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悟都傾注在畫筆當中。


這次展覽作品的藝術家者伍禮,就是這麼一位用畫筆記錄生活感悟的人。從他2005年入京開始,十三年的生活磨礪,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都以本心為出發點,不斷地對藝術進行探索。他說:“這些年裡自己的藝術有過大概兩三次面貌變化,痛苦有過,快樂也有過,但每一次的變化,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都會不同,初心卻從沒有變。自己喜歡真實,創作的作品也都以“尋真”為出發點,而材料特質的表現不是自己追求的終極,它們都是自己駕馭的工具,幫助自己進行畫意傳達”。


這次展覽的作品裡描繪的有老人、有小孩、有母親、有植物、有風景,這些不同維度的意象,有不同的生命坐標,伍禮用藝術賦予他們全新的精神面貌,他說:“這些在我看來,全部都像有血有肉的人一樣,不管是真實的人,還是我畫的桃子、竹筍,大自然將它們孕育出來,我們都要去用心體會,去表現他們本質的生命力”。我們觀看他現場的作品,會發現其個性表現十分明顯。顏色對比強烈,畫面造型感突出,尤其是其鋪排的筆觸,一波三折,十分的奪人眼目。他坦言道:“這些所謂的‘個人痕跡’其實都是自己在社會中一步一步踏過來的腳步。自己和其他人一樣,也對生活產生過迷茫,繪畫的探索也有過瓶頸期,但是自己憑借著一股純真的熱愛,堅持走出了這些困境。”


在采訪中他還談到說:“我熱愛生活的真,現代社會發展的太過迅速,科技給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我們眼睛所見到的一切事物,多被“科技化”了,失去第一生命形態的物質,遍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它們可以觸動藝術家的心靈,但是卻不能促進藝術家和原生自然界對話。科技,隔絕了這種聯系,很多東西都失去了本來具有的獨特面貌和氣質,藝術家的工作,就是用畫筆和用真心去重新把這種生活裡被隱藏起來的真實,再次挖掘出來。


近些年資本運作下的藝術市場,讓很多青年藝術家迷失了自我。科技加持下的藝術,創作多光彩炫目,它拋掉技法的磨練,縮短成熟的時間,一切來得好像就是這麼理所當然,在傳統與新科技之間的變幻裡守住藝初心很難,就像波茲曼在《娛樂至死》這本書裡說:“我們的文化對於電視認識論的適應非常徹底,我們已經完全接受了電視對於真理、知識和現實的定義”。但伍禮好像對此現象並不特別“感冒”,來京十幾年,伍禮從宋莊最年輕的藝術家成長為人父,面對社會的喧鬧,角色的轉變反而讓他變得更加沉穩踏實,對藝術的思考也更加深刻,他在作品裡面盡力去描繪自然,追索生命,把畫面張力做到極致。他還是像“來時的樣子”,一如既往的忠於本心,忠於真實。


關於這次展覽的藝術家伍禮,策展人鄧彬彬對他有一個全面的概括和評價,他說:“從2005年離湘入京始,伍禮日復一日的在他北京東郊的工作室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極為古典的節奏規律的勞作著。和畫面色彩刺激鮮艷、筆觸激昂頓挫相比較,伍禮性格沉穩篤定,安安靜靜地遵循著自己樸素的內心,他每下一筆都鏗鏘有力,沒有絲毫懈怠和回避,沒有取巧更沒有去追隨潮流,他所有的養分都來自對周遭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對消瞬即逝的片段的敏銳捕捉,當然他也不斷嚮藝術史上的中外大師學習,通過與古人對話校淮自己的位置。伍禮強調說他希望站在時代之外去看今天的藝術環境,和現在所處的時代保持距離,潮流是值得警惕的。但他同樣把自己浸入到被描述對象的生活狀態,或者反過來講,因為這些自然世界和人物關系無法從他的生活狀態中脫離,那是融入他血液和塑造他軀體的自然力量,如果他不去表現他們,帶著深情去熱愛他們,那繪畫永遠無法觸及人類最高維度的精神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