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世界之窗-亞洲新趨勢

    2015.07.04 - 08.09

    此次展覽以亞洲當代藝術概念出發,索卡身為第一個引進東南亞藝術進入臺灣的藝廊,此次展出阿古斯‧蘇瓦吉(印度尼西亞)、納堤‧尤塔瑞(泰國)及蓋伯瑞‧博瑞多(菲律賓)等,其作品風格前衛並融入當地民俗發展出獨到的藝術語匯。索卡與日韓藝術界交流甚密,曾舉辦過韓國極簡大師巡回展,為臺灣最早展出的韓國極簡作品,此次展出樸棲甫著名的<描法>系列早期精品以及韓國當代水墨大家文鳳宣之作品;日本當代藝術則以草間彌生與奈良美智為代表,兩者皆是當前引領風潮的藝術名家
    查看展覽詳情 >>

  • 非黑造白 - 藝術家聯展

    2015.05.09 - 06.14

    臺北索卡於5月9日至6月14日舉辦「非黑造白」兩岸當代水墨展,參展藝術家橫跨兩岸,包含林葆靈、張天幕、張致中、王蒙莎、彭慧婷與楊鴻等六位年輕藝術家共計17件作品。作品材質從黑白墨色、彩墨設色到壓克力等現代畫材皆有;內容則分風景、記事、寫真、摹形等,徹底展現當代水墨的自由彈性。六位藝術家兩兩成對形成對話,構筑了此次展覽的三個子題”風景與情景”、”借氣與得勢”、”恍惚與靜謐”。
    查看展覽詳情 >>

  • 復述分化 - 藝術家聯展

    2015.03.21 - 04.26

    本次展覽藝術家曾雍寧在藝術界以原子筆繪畫聞名,畫中多帶有植物生長的意境,這次作品<白色的印>與<風的記憶>雖然脫離過往畫中慣用的形象,將以往創作時應該被丟棄的筆桿化為創作主體,另外一件作品延續過去的花草生長,將花草形象轉化立體,這是曾雍寧首次嘗試裝置藝術創作。林葆靈的畫作以城市夜景聞名,這次的作品<Under the Table>邀請觀眾彎腰觀看桌子底下的光影,用夜光素材打亮黑暗桌影,每個人是否可以在桌底下的世界尋到心中想找的東西?林葆靈多年來第一次使用夜光膠閃現燈影,有別以往的華麗燈火,此次是低調沉潛的光輝。賴威宇則是新生一代極具實力的繪畫頑童,總是以獨特的視角詮釋壓抑扭曲的社會;此次展覽他將桌子畫作鋼琴,側拍一位鋼琴家演奏這部琴,殘缺的沒有琴音的曲子<What a wonderful world>,再如何美好也彷若幻影。賴威宇首度跨領域嘗試錄像創作,並且融入音樂作品與裝置結合交會。裴靈此次的作品<小鎮I>與<小鎮II>思考桌子的更多可能,她將之拆解再翻轉組合,變成堡壘與小房子,就好像模型玩具一般可以隨意擺置形成不同的趣味。
    查看展覽詳情 >>

  • 紫色莊嚴 - 毛旭輝個展

    2015.01.31 - 03.01

    毛旭輝是大陸當代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為中國百大藝術權力人物之一,也是西南藝術群體的領軍人物,80年代曾帶領85新具象運動,在中國近代美術史有無可撼動的地位。毛旭輝以剪刀及椅子的符號物像聞名,歷經三十載,兩者的符號意義皆由當初的象徵家國、封建及權力的投射,改變為對生命、死亡與親情的隱喻。此次展出他持續創作的圭山系列、剪刀、倒下的靠背椅及封筆一年後展現全新風格的紫色系列,共計11件作品。
    查看展覽詳情 >>

  • 綻放 - 曾雍寧個展

    2014.11.01 - 12.14

    臺北索卡藝術中心於11/1-12/14舉辦《綻放-曾雍寧個展》。曾雍寧為臺灣中生代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家,聞名於獨特的原子筆彩繪。依靠手中的原子筆綻放於世界舞臺。此次展出曾雍寧2014年新作「綻放」系列、「秋意」系列及冊頁作品,展出總計18幅作品。現場同時展出曾雍寧為了創作時消耗的原子筆,用上兩個巨大的玻璃瓶才裝得下將近千支的原子筆筒,為展覽現場增添趣味。曾雍寧此次系列作品追求自然風景、植物造型的高度提升,綻放於想象空間之外無以名狀的精神世界。
    查看展覽詳情 >>

  • 淡茶 - 梁銓個展

    2014.09.27 - 10.26

    臺北索卡藝術中心於9/27至10/26舉行「淡茶-梁銓個展」,梁銓為大陸當代抽象水墨的代表大師,於1983年即開始發展他個人最著名的禪意拼貼水墨,以早期所學的版畫技巧為基底,發展至今風格癒見沉斂,寫意時間與光陰的變化,於作品中留下大量的沉思空間,並透過各種新水墨的媒材創造流連生活的軌跡,或茶湯顯色或宣紙的撕痕,線條、色塊與各式圓,乍看不經意但卻處處留心,創見本真回歸初心,梁銓是生活的實踐者,將心氣與日常結出高雅的禪意。
    查看展覽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