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自然物語 - 陶發個展
2016.08.13 - 09.25
陶發作品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自然在說話,萬物有靈。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天空、土地、雲、樹、草、動物,都充滿靈性,有生命的個體。這和他是苗族人有很大的關系,因為苗族人認為巨石、巖洞、大樹、大山等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從陶發繪畫語言中的顏色、構圖、線條,我們能感受到他繪畫狀態中一種自由的力量。那種狀態就像是一個小孩在一望無際的大自然中盡情的奔跑遊玩。 -
索卡實驗室·第一期
盧杉:基因糖2016.07.09 - 08.07
《索卡實驗室》是索卡北京15周年之際推出的最新展覽實驗項目,以小型個展的方式不定期推出藝術家個人實驗計劃,探討藝術生成的無限可能。媒介不限,空間有限,有限的空間,藝術如何發聲。我們希望《索卡實驗室》成為孕育新藝術生成的發生地與孵化器。藝術無法定義,這將是一個藝術無限的交流平臺。盧杉在創作之初,就宿命般地決定要用影像作為自己創作的主要方式。影像是他的“畫筆”,在他的“畫筆”之下,充滿畫布無法達到的晶體管色彩。他沿用理查德·漢密爾頓的拼貼方式, 將“網絡現成品”或者說“影像現成品”進行拼貼,成為他的GIF動畫大合集。 -
演繹 - 從書寫到觀念
2016.06.25 - 08.07
“從書寫到觀念”,這是漢字在現當代發展的基本特徵。通過井上有一,可以看到漢字走出傳統規范後的靈性書寫;跟隨魏立剛,漢字書象與西方抽象的比較,可以看到漢字的圖像構造性所具有的深厚資源,在作品的深度和廣度上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陳光武在書寫中帶入觀念性的思考:水墨之黑白與天地之陰陽不可分的糾葛中,藝術應如何呈現?成蒲雲更想還原漢字本身的筆劃 - 體現書寫近於咒語般的每一筆最後達成的圖像,是大象大音的傾訴?谷文達對漢字與圖像的象徵性復合,把書寫和觀念融為一體;曾灶財的漢字書寫打破了漢字藝術經典樣式的權威,就像還原到巖畫、還原到涂鴉 - 回歸現實生活空間的書寫,作品彌漫於公共空間,就像藝術經歷著一次輪回,回到生活的起點 - 藝術終將何為? -
毛旭輝 - 毛旭輝個展
2016.05.01 - 06.19
毛旭輝是中國當前百大權力人物之一,其作品在歐亞各大城市展覽皆獲得熱烈回響與共鳴。毛旭輝的創作以剪刀及椅子的物像聞名,他擅長提取具象的事物轉化為符號,也許是對死亡的思索或是權力及家庭關系的概念,讓當代社會問題透過尋常的事物表現。近兩年毛旭輝的風格大幅轉變,將生命中的悲劇事件以紫色為基調、莊嚴肅穆地呈現緬懷與救贖。毛旭輝是中國85新具象團體的領導人物,提出了「何謂新具象?即心靈的具象,靈魂的具象」的口號,牢牢奠定他在西南藝術研究群體的重要地位,持續不輟的創作活動讓他得以留名中國當代美術史,並在學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