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再現部 - 毛旭輝個展
2012.09.15 - 11.11
此次展覽主要展示出毛旭輝在“告別權力”之後,2000年後期以來的創作全貌。以奏鳴曲式第三部《再現部》為標題的個展,主要用以呈現藝術家毛旭輝個人創作歷程的現行階段,像奏鳴曲的《再現部》,處在一個主題表述的重現章節,但又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在不同的層次上對主要素材的回顧,再加入新的變化元素。此次展出的作品,由歷史與記憶切入,不僅再現過去的主題風格,對個人創作歷程重新審視;新作《昆明組畫》則是過去生活記憶的再現,個人生命歷程的重溫回顧。毛旭輝用繪畫重現生命的真實,將他對昆明這個城市的感情展現在作品中。 -
己已導嚮 - 而立與不惑的情感樣態
2012.03.03 - 04.07
雲南這個80後的藝術群體與自然有著非常親密的關系,綠色是他們作品中體現的共性特徵,我發現並推崇這種在當代城市生活中具有文化價值的特徵,並在推介他們的作品時把它稱之為“綠色價值”。但這種價值的完整體現並確立需要一個過程,我們所能做的是嚮社會宣布這一發現,以此鼓勵他們重視這種共性經驗,繼續深入,不能放棄。此時,他們需要吸取70版的經驗教訓,當我們還相對弱勢和稚嫩的時候,更應該依靠整體性的力量去突破,建立完整的語言體系或文化體系,而絕非單打獨斗,否則還會面臨找不到文化歸屬感的危險。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藝術史經驗,諸如整個“八五思潮”,就是靠這種群體性的力量推動了中國文化的變革,改變了新時代的文化面貌。當時的群體熱,其實就是各個地區一些亦師亦友的藝術青年聯合營造的個性語言生態。藝術群體在全國各地相繼冒出,才奠定了今天當代藝術的基本格局。在中國的特殊文化環境下,這種經驗會延續和保留下去的... -
東北墟 - 東北當代藝術輪廓
2011.11.19 - 2012.01.15
每一個地域或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成長軌跡,自己的記憶。這種記憶必定是雜多的、重疊的、片斷的、不齊整的,甚至是矛盾的。因為這種記憶的源泉是無數個體的欲望、活動、追求和創造力。一旦這些地域或城市被規劃、整理得整齊劃一,它們的記憶就會被抹平,其創造力就將枯竭,剩下的,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化沙漠。因此,與其說這次展覽試圖呈現“墟置”現實圖景,不如說它更像是東北當代藝術的一種輪廓,是從藝術家創作的圖像本身出發,對現實表象所做的一種“挑選”。這些參展的作品或許呈現了東北當代藝術的某種“事實”,或“事實”的某一面而已。 -
引領風騷 - 北京索卡十年
2011.09.24 - 10.23
能走過十年的畫廊,在北京少之又少,北京索卡有幸見證藝術市場在這十年發展的成長,也見證了中國藝術從沒有到繁榮,確實不易。此次”引領風騷 - 北京索卡十年”,我們以回顧歷史與開啟未來兩部份,準備了許多精彩的作品來感謝支援北京索卡的好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