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索卡新據點升級,帶洪凌歐亞巡回
2015-07-07
(來源:《 典藏·投資 》 2015.6 NO.93 )
索卡新據點升級,帶洪凌歐亞巡回
文/楊婉茹
蕭富元的宏圖之志
成立23個年頭的索卡藝術中心,位在臺北東區的空間於7月喬遷進駐堤頂大道,為集結20多間畫廊的大內藝術區再添一員猛將,而挑高的新空間將可展出更多大型作品,提供更舒適的藝術交流環境。在藝術總監蕭博中的主導規畫下,7月4日舉辦新址的首檔展覽,隆重推出「世界之窗─亞洲新趨勢」,作為索卡自1992年成立以來的回顧與展望;展覽將呈現對索卡而言深具意義的23位亞洲藝術家及其27件作品,觀者將能趁這難得的機會一次飽覽這些優秀作品,每一件都各自代表了索卡發展歷程的某一段切面,而將這些作品串連起來整體檢視,則可以清楚地看見索卡成立迄今的完整脈絡。負責人蕭富元表示「世界之窗─ 亞洲新趨勢」的展覽名稱發想來自於:「若以當代藝術來說,目前的中心仍然落在歐美,尤其是美國為首;不過,我認為在未來,亞洲的影響力與重要度將會逐漸確立,就讓我們透過窗戶來一窺外面的愿景。」除了展現臺灣和中國的當代藝術家,更包括了像是林風眠、趙無極與朱德群的二十世紀經典大師,日本的草間彌生、奈良美智,韓國的樸棲甫、文鳳宣以及泰國、菲律賓等地的精銳藝術家,自展覽名單就可以看出索卡累積多年的深厚實力。在索卡的眼中,這些藝術家無論是否已被書寫在藝術史的冊頁上,他們絕對都是禁得起時代考驗的藝術家,不僅在現下備受藝壇矚目,其後續發展性更值得持續關注,將來也都會在亞洲藝術發展史上各有定位。
索卡的「羊腸小道」
放眼臺灣藝術市場的發展進程,索卡盡管不是最早開業的一批畫廊,卻創下許多第一名的紀錄,包括是首個進駐中國的畫廊、在各時期率先代理中國、日韓與東南亞藝術。索卡在藝術潮流裡從不隨波逐流,而是依照自己規畫的藍圖堅定前進,因此藝術市場的興衰起落對索卡的影響並不大。這些年來,索卡堅持走自己的路線,正因為可以預想終點的美好愿景,即使一路上需要披荊斬棘,但蕭富元憑著自己對藝術發展動嚮的敏銳觀察在規畫下一步,讓索卡每次都能提前出發,率先登上山巔將獨美的風景盡收眼底。
草間彌生 《花開的旅程》 壓克力、畫布 41×31.8cm 1987
除了在藝術領域裡當第一線的開路先鋒,對於蕭富元來說,「索卡更重視的是傳承,」而這並不只是將經營理念傳給接班者的個人經驗傳承,有更大的部分是指要把中國藝術更全面地開散滲入,這種傳承集體文化意識的使命感是蕭富元賦予自己的責任。他觀察到,在中國有很好的私人美術館,但大多數的人都還是覺得西方是進步的、東方是落後的,因此他們對藝術的追求方式是直接步上西方鋪設完成的康莊大道前行。「然而,我走的是羊腸小道,」蕭富元作出這樣的比喻,即使與大家選擇的路線不同,但抬頭仰望的北極星依舊是同一顆、最終的目標也是一致的。「這條小徑是靠自己的努力開辟出來的,當然一路上會遇到很多困難,因為還沒有人走過而可能會被質疑,不過我很有信心,在未來一定也會受到大家認可。」他認為,多數人選擇的康莊大道是既成道路,雖然平順迅速,但它附庸在西方的架構之下,始終是別人的附屬。
樸棲甫 《描法 No.901201》 復合媒材 130×162cm 1990
即使現在有癒來癒多的中國藝術作品獲得在歐美知名博物館、美術館展出的機會,但若背後沒有一股扎實嚴謹的學理論述作為支撐,並無法引起太大的效應與重視,當展期結束依舊被淹沒在眾多歐美作品之中,徒剩一個空乏的展覽資歷。同樣地,一般畫廊大多以商業角度思考如何增加藝術家的能見度,像是:搶進商業和娛樂空間辦展覽、在拍場裡作高價或者在各種會展活動找曝光機會,這種短線操作的經營模式,盡管能創造話題卻也僅是曇花一現,無法產生久遠的回響。然而,優秀的中國藝術無論是外顯的質感或內蘊的能量,絕對具有不亞於西方並能獨當一面的話語權。因此,索卡處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卻比誰都還勤快,而這次則走得更遠了,不只立足中國,更走嚮世界。
納提‧尤塔瑞 《Dha-La Ⅲ》 油彩、畫布 140×100cm 2008
席時斌 《告知--來自飛馬與獅鷲獸的神話》 不銹鋼、鈦金鍍膜 353×590×15cm 2015
洪凌三地巡展
一場為藝術家洪凌量身打造、並可說是前所未見的高規格國際巡回展覽「天地大美」,正緊鑼密鼓地籌備當中。今年12月1日,中國美術館與適逢成立90周年院慶的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福宮將同時舉辦洪凌的個展,屆時他不但會是首位同時間在兩個中國重量級藝術空間舉辦展覽的藝術家,更是第一個在故宮辦展覽、學術研討會的油畫家。明年7月還將遠赴倫敦大學的亞非學院展覽,而明年恰為亞非學院成立100周年,對於研究亞洲藝術見長的亞非學院自然也是極度重視這檔極具意義的展覽,洪凌不但成為第一位在此舉辦展覽的中國藝術家,展期更長達2個半月,這檔展覽已確定由任教於亞非學院的知名漢學家馬嘯鴻(Shane McCausland)博士擔任策展人。而在倫敦的展覽落幕之後,10月將巡回至愛爾蘭都柏林的切斯特比堤博物館(Chester Beatty Library)的展覽廳展出半年,這是愛爾蘭境內相當重量級的博物館,洪凌將成為第一位在此展出的中國藝術家;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巡回展覽的促成是由切斯特比堤博物館館方看了洪凌作品後,主動與亞非學院的策展人馬嘯鴻接洽,表示希望能邀請洪凌展覽也至該館展出,顯見洪凌藝術帶給他們的極大驚艷。從辦理的模式與地點就可以看出,這不是一場只有場面風光熱鬧的巡回展覽,洪凌獨特的東方語匯與作品強度,將藉由西方這些研究中國文化與藝術非常具指標性的美術館、博物館與學校的深度參與和資源交流,真正的激蕩起對於中國藝術研究的對照與成果。
2008年 「性靈山水 - 洪凌個展」
傳遞東方之美
「我不要中國藝術品成為西方的附屬,我希望他們是真的能理解中國的藝術價值並了解其重要性。這才是我的目標,我不愿成為歐美的附庸。」蕭富元堅定地說。這種國際等級規畫、投入的心血與成本已經超越了一般畫廊對其代理藝術家的宣傳安排;正因為商業利益是一時的,而學術價值是一世的,所以義無反顧。就如同一世紀前,中國古董商盧芹齋(C.T. LOO, 1880-1957)在紐約經營的「通運號」,為西方世界推開了通往品賞中國藝術文物之美的厚重門扉;他以西方能夠解讀的語匯逐步引介種類豐饒的中國藝術品讓外國人認識其美感與文化價值,而不停留在僅傾售討喜的外銷瓷器,一味地迎合西方刻板觀念之下的東方風情。盧芹齋以精準的眼力看到中國藝術的輝煌光芒,啟蒙西方以更專注的目光凝視中國藝術品而產生更深層的理解與共鳴,帶動起一股嶄新的中國藝術品收藏方嚮,更影響了當時極富盛名的收藏家像是小洛克斐勒(John Rockfeller Jr.)、戴維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與佛利爾(Charles Lang Freer)等人,他們的藏品至今皆成為研究中國藝術史的重量級作品。蕭富元表示:「一個有高度審美眼光的藝術經紀人,可以改變的,是一代收藏的品味。在一百年前戰亂頻繁的年代,盧芹齋透過藝術告訴西方什麼是東方之美:在二十一世紀科技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透過藝術體會什麼是世界之美。」
李暉 《蛻變》 復合媒材 視場地而定 2006
2010年 「純粹精彩 樸棲甫、金昌烈、李康昭、李承祚─韓國極簡大師巡回展」
2011年 邀請中國藝術家王光樂來臺
2014年 「淡茶 - 梁銓個展」,藝術家梁銓與作品《無題》合影
審美品味可以透過學習而增長,接觸藝術能讓我們懂得享受人生,尤其是一個有心而努力的藝術工作者更可以從藝術品之中獲得更深刻的滿足,並將這種愉悅渲染給更多人共同體會。即使索卡的經營方嚮如蕭富元所形容的,是一條要揮著鋤頭拓墾才得以前進的羊腸小道,但索卡也因此能把目光看得更加透澈、腳步踏得更加堅定;而曲徑通幽處,轉彎後的柳暗花明不正是最令人醉心的佳景。自1992年在臺南扎根,到如今在北京、臺北與臺南擁有近18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一年舉辦超過25檔展覽、展出70位藝術家的作品,索卡對藝術的熱情與堅持是各界有目共睹。同樣地,我們也將能藉由精彩可期的「世界之窗─亞洲新趨勢」與年底的洪凌「天地大美」國際巡回展覽,一探索卡秉持傳承精神並繼往開來的宏觀視野。
2008年 泰國當代藝術聯展「這不是童話」展場一隅
北極星亙古高掛天空,為夜行的旅人引導方嚮;而歷經23載寒暑的索卡,回首一路上豎立的裡程碑,讓他們更有信心能夠繼續造就典范、成為藝術界的指標;腳下的這條路,將繼續通往索卡的心之所嚮。
2012年 舉辦「索卡視界─20周年展」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美術館
天地大美 - 洪凌藝術回顧展暨倫敦亞非學院建校百年重要展覽活動
2016 年7 月14 日- 9 月24 日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嚮來以培育人才著稱, 培育無數杰出名人,最為人熟知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女士,其他東方藝術史杰出學者包括現任英國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柯律格(Professor Craig Clunas),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亞洲部負責人汪濤等。學院內有兩座美術館久負盛名,一為戴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基金會內共有1700件中國瓷器收藏,其中包含7件汝窯,2件紀年款的戴維德花瓶等無數重要收藏,皆為研究中國瓷器歷史重要的收藏。戴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收藏於2010年全數交由大英博物館信托保管展覽,並提供教學用,目前展覽於大英博物館第95號展廳。亞非學院內另一重要美術館即是由文萊皇室所贊助的亞非學院美術館,該館以學術嚴謹著稱,由校內各領域專家教授組成美術館評委會,嚴格挑選符合學術研究的定期展覽活動,該館以推動教育為主旨,希望透過美術館平臺,提供世界各場域當代藝術與歷史對話交流的目的。究中國瓷器歷史重要的收藏。戴維德中國藝術基金會收藏於2010年全數交由大英博物館信托保管展覽,並提供教學用,目前展覽於大英博物館第95號展廳。亞非學院內另一重要美術館即是由文萊皇室所贊助的亞非學院美術館,該館以學術嚴謹著稱,由校內各領域專家教授組成美術館評委會,嚴格挑選符合學術研究的定期展覽活動,該館以推動教育為主旨,希望透過美術館平臺,提供世界各場域當代藝術與歷史對話交流的目的。
愛爾蘭都柏林 切斯特比堤博物館
天地大美— 洪凌個展 ( HONGLING : Beauty of the Nature )
2016年10 月25 日- 2017 年4 月
切斯特比堤博物館由切斯特比堤爵士(Sir Chester Beatty, 1875-1968) 於1950年創立。切斯特比堤爵士為愛爾蘭人,年幼便遠渡美國,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因逢20世紀初美國經濟起飛,而成為了橫跨英美的礦業大亨。他一生著迷於東方藝術,曾多次旅行到中國、日本、印度、埃及,並且收藏了至今仍是全世界最完整的古籍善本。飲水方需思源,切斯特比堤爵士於1950年將所有收藏信托交於愛爾蘭政府,同時成立切斯特比堤博物館。2002該博物館由歐盟成立的歐洲博物館論壇(European Museum Forum, 簡稱EMF)票選為全歐洲年度最佳博物館(European Museum of the Year Award, 簡稱EMYA)。該館舉辦過無數重要展覽,例如「亨利馬諦斯展」(TheArt Books of Henri Matisse);與上海博物館合作的「構建中國」(Telling Images of China);「林布蘭展」(Rembrandt:Etchings from the Rembrandthuis, Amsterdam);「葛飾北齋藝術展」(The Artof Hokusai)等。2016年,該博物館將迎來第一位在世藝術家重要個展,洪凌個展,並舉辦ㄧ系列的相關藝術與文化活動,提供愛爾蘭對東方藝術進一步認識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