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 陶发个展

2016.04.16 - 05.22

索卡藝術 ‧ 台北

陶发,一位来自云南的艺术家。

作品带有敬天地鬼神的信仰精神,画作里随处可见类似符文书写的线条;有趣的是,这与他小时候怕鬼的经验有关。


两岸艺术新星首次同台对谈,陶发与郭彦甫的艺术分享

索卡艺术‧台北最新《家-陶发个展》将于4月16日开展,睽违两年再度邀请到中国少数民族苗族艺术家-陶发来台展出。除了拥有特殊文化背景,近年来,中国80后艺术家发展活跃,一举一动皆影响台湾艺术动态。陶发作为年轻世代的其中一人,如何关注两岸艺术的连动关系?为此索卡艺术特别于4月16日下午2点举办一场<就是要创作-陶发与郭彦甫的艺术分享>,邀请同样为80后世代,并且近年来积极由演艺事业转战艺术发展的明星艺术家-郭彦甫,各自从相异的文化、信仰、创作历程进行分享对话,观察两岸的艺术差异与变化。


陶发作品中的苗族信仰

陶发出生云南,是一个在山野里长大的孩子,他的绘画方式自然流畅,完全体现苗族人得天独厚的成长背景,要了解陶发作品的生成,就必须先认识苗族特殊的泛灵文化。苗族多信仰万物皆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他们具有大量繁复的宗教仪式、太阳历法、咒语、草药等,这些富含历史底蕴的仪式,多半是为了敬祖、驱鬼、拜天、婚嫁等目的。陶发笔下的线条与色彩就源自这些与自我文化出身相关系的精神意念,他怕鬼,是因为苗族的宗教深信恶灵的存在;他喝酒,是因为苗族人寄情于大山大水间的天地趣味,〈回家的路〉、〈没有问题〉、〈路上风景〉便属于这类攸关特殊地理条件触发他所绘制的作品。


《家-陶发个展》是陶发自我探索的精神总结,「家」除了象征文化根源之外,同时也代表「儒家」学术流派、经营某种行业如「商家」、亦或是尊称学有专长或有专门技术的人,如「艺术家」等的多重解释。 《家》的展览命题抒发陶发一系列作品的乡愁与生活反省,从〈自画像〉到〈陶发之墓〉,这些作品再再都体现了陶发的生活方式以及看待生命的想法。他的作品着实表现中国当代艺术样式与符号化的国际形象,自然单纯的从文化内涵生成,真情地展露出中国当代艺术的样貌。

2013年陶发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的《未曾呈现的声音》,做为中国海内外最大的当代艺术展览,当时陶发也选择将文化省思透过作品带观看者进入到画布中,让苗族神秘的生命样貌,宛如乌托邦再次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