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曹兴诚先生:灵感如融化的雪水滚滚而来

2015-09-24

我看洪凌先生的画


知名收藏家 ∕ 联华电子荣誉董事长曹兴诚


640.jpeg

2010年艺术家洪凌与曹兴诚先生在台北


我初次在拍卖场上见到洪凌先生画作的时候,他的画还相当具象,不过已经显出其独特性。齐白石曾说,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过似则俗媚,不似则欺人。那时候洪凌先生的山水是处在这个阶段;轮廓大致是清楚的,可是细节是抽象的。


慢慢的我看到洪先生的画在轮廓上更放开了,笔墨、线条与色彩融合成了整体。我们知道洪先生画的是春、夏、秋、冬的景致,但看到的,不是具象的山川草木,而是由色彩与线条合奏出的,大自然的生机。


洪凌先生的画现在颇有波拉克( JacksonPollock )的风采,但波拉克为抽象而抽象,显示的是纯粹的不羁;洪凌先生则是不得已才抽象,非如此无法描绘黄山多变而绝美的四季。


一位画家风格的演变应该有迹可循。例如毕加索某些蓝色时期的作品就已经显示,他想将不同的性格与思绪同时放在一张脸上;所以他后来索性就将人脸拆开再重新加以组合,如此可以同时在一张脸上表达多重的情绪与面相。洪凌先生从具象而抽象,其演变也是自然的。为了表现四季的风云变幻,草木的奔放荣枯,具象有时不但无益,反而妨碍了画面的流畅自然,这时洪先生将具象舍去,是为了表现的需要,并非为了抽象而抽象。


莹然生翠 布面油画 190×170cm 2015.01.jpg

莹然生翠 布面油画 190×170cm 2015


自二十世纪以降,中国山水画家无不绞尽脑汁,希望能突破传统,开创新局。张大千在泼彩、泼墨中找答案;李可染以白色云、水的空灵对比黑色山体的厚重;傅抱石用奇幻百变的皴法构筑山水的湿饱绵密;吴冠中则将山水拆解为色块,再以线条流畅地加以连结。这些画家的努力创新,让他们都在中国艺术史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地位。


洪凌先生看起来毫无艺术家的狂傲,却更像质朴的老农。他常住黄山,过着半出世的生活,天天看山里的朝晖夕阴,年年经历四季寒暑。黄山的景色变换已经沁进洪先生的骨子里,因此他作画的灵感,就像融化的雪水滚滚而来,当诸流汇集万马奔腾的时候,他作画就力有千钧。我们看他的画,笔触豪放,色彩浓烈,而且经常以巨幅画作来呈现雄浑的气势;这是心里有真实的感动才可能做到的。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很早就流于矫饰堆砌,几乎千篇一律;国画家只是玩弄笔法,心无真实丘壑,观者当然也毫无感动。


洪凌生活在山中,对山水的感悟是绝对真实的,因此能让观者也受到撼动。随着他笔法的日益精熟,对线条、色彩与动感的处理也更加流畅;我们也更加确信,洪凌先生在中国美术史上,必定会占有一个显耀的地位。


洪凌 倦秋 160X60 油画 2006.JPG

倦秋 布面油画  60 x 160cm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