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現代主義

2016.01.09 - 03.06

索卡藝術.北京

80後的現代主義

策展人:孫藝瑋


西方人用近500百年的時間將寫實藝術或者說古典藝術達到頂峰,19世紀後半期之後,藝術家開始慢慢放棄寫實,在美學上脫離對主題的關注,更加關注視覺藝術基本的形式要素,在形式上追求變形,強調畫家對於畫面的主觀安排,最後甚至演變為抽象,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階段由此開始。現代藝術是場革命,這場革命從塞尚開始,然後是高更,梵高,畢加索,馬蒂斯,他們相繼創造了一種新的繪畫語言,不再像古典藝術那樣追求寫實,追求自然美,而是創造更多“有意味的形式”,追求“藝術美”,藝術家開始為“藝術而藝術”。藝術史上定義“現代藝術”主要是指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到20世紀60年代結束。1960年以後,隨著波普藝術的出現,藝術進入了另外一個全新的階段,可以完全丟掉形式,不要美,不要現代藝術追求的形式外表,只要傳達藝術家的想法,表達藝術家的觀念,而這個媒介可以是任何你可以想到的方式或是物品,或者干脆就是生活本身。藝術變成可以是丑的,失落的,反抗的,甚至於反美反高貴的,等等。就此“當代藝術”登臺。但事實上,在現實中並不是說“古典藝術”就消失了,或者“現代藝術”在1960年以後就沒有了。直到現在,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依然存在,只是不再是剛出現時的一個主流,而變成藝術的一個類別。形式主義的作品和觀念藝術的作品都在當下不斷產生,豐富著藝術史的發展。

 

現代藝術就止步於抽象?當下發生的藝術都統稱為當代藝術?丹托曾這麼說:“長期以來我都認為,‘當代藝術’就是現在正在創作的現代藝術。”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以各種反藝術的創作方式出現,他才慢慢意識到“當代逐漸意味著某種創作結構內所做的藝術,而這種創作結構是以前整個藝術史所沒有見過的……因此,我要積極地在‘現代’和‘當代’之間劃出一條明顯的分界來”。現代藝術提倡藝術美,主要通過其形式上的創新來加以判定,最終還是區別於當代藝術,20世紀60年代以後,觀念藝術大行其道的當下,仍有一部分藝術家做著現代主義方嚮的探索,沒有脫離架上本身,沒有脫離對於形式主義或是“藝術美”的追求。在沒有脫離架上繪畫的前提下,探討更多藝術美的可能性。西方現代藝術從具象到抽象這一整個的發展過程,用了近一百年才完成。中國的現代藝術階段自85新潮開始只走了短短二三十年,不可能很快走完。那中國的當下,除了活躍著的真正意義上的當代藝術家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從事著影像,行為,裝置,新媒體的創作之外,依然有很大一部分藝術家,堅持在現代藝術發展的主軸之下,進行著沒有脫離形式主義的藝術實踐。在此背景下,我邀請7位80後藝術家,分別為:周棟,郭劍,趙博,陶發,荀貴品,鞠方,張子葉。試圖闡釋現代藝術更為寬泛持續的概念,尤其在中國這樣的背景下,西方現代主義時期對於中國並不是一段過去的歷史,反而是不斷地有新的更為年輕的創作者以不同的架上繪畫表現方式,結合個人不同地域背景與文化背景,創作出內容更加豐富的現代藝術,更為多樣的現代藝術依然正在發生。


在我看來,沒有放棄繪畫,作為畫者,就意味著沒有放棄現代主義的表達方式。最終的呈現依舊追求著“藝術美”,沒有放棄形式主義的表達訴求。邀請的這7位藝術家創作風格各異,唯一的相同點是都為80後,都選擇用架上繪畫為主要的創作方式,進行著各自在當下的現代主義藝術實踐。這些年輕的80後藝術家,他們在創造新的繪畫語言的路上,以強烈的個人化的圖式表達,在不斷的藝術探索過程中,豐富著現代主義藝術的面相,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覺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