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臺中藝術博覽會

2019.07.18 - 07.21

臺中日月千禧大酒店

2019第七屆「ART TAICHUNG 臺中藝術博覽會」將於7月19日至7月21日於臺中日月千禧酒店盛大登場,索卡藝術將為您帶來王永衢、林葆靈、胡竣杰、陳劭彥、陳肇彤、陶綱、趙璐嘉、魏瑋廷與羅文欣共九位藝術家的精彩作品,從平面繪畫到復合媒材雕塑皆有展出,期望能為臺中及周邊城市的藝文愛好者帶來更豐富的美感體驗,開創獨一無二的藝術新風貌。

 

藝術家王永衢認為時間的元素,具有龐大的壓倒性和破壞性質量,因此人類在時間的潮汐裡,對於過往痕跡的消逝,容易引起心中的恐懼。面對人類心理的恐懼共鳴,藝術家祈望透過融合機率、文化表徵和人類干預,挑戰並改變觀賞者對時間既定的概念,和潛意識裡對時間流逝的無助感,同時透過無色白與龜裂,反思歷史刻痕裡的時、空間特質,讓「刺點」激發觀賞者潛意識的無限想象,並藉由藝術創作裡「存在刻痕」與時間的和諧性,將時間的負元素轉化為歷史潮汐中的原動力。

 

林葆靈的畫作強調夜晚的光影,題材多樣,以他在夜中所見有感的景物來創作。他選擇夜晚光影作為世間一切對立事物與時間的象徵,以主觀的用色,稀釋的顏料,藉由潑灑滴流等技法在製圖膠片上製造出富有特殊光影流動與渲染效果的畫面;探討被視為對立的事物間一體兩面、相生相克的關系,以及對世事流轉無常,一切稍縱即逝的感受。

 

山水畫中的山並不直指單純的意象,而是創作者所有的感觸。這是多年來進行著鋼鐵雕塑創作的藝術家胡竣杰,所感受到的體悟,或許只是心中的自我對話,卻也因此使心靈得以在山水中實現。寄情自然,藝術家透過堆焊技法,反復的融化與堆積,消弭與沈淀,開始創造心裡的那一座山,作品的材質與造型語匯,也藉由視覺解放觀者的感受,像是古人描繪的圖像,又或是植物生長的姿態等,都能夠與自身的經驗感知結合,達到心靈自由。


藝術家陳劭彥憑借著3D動畫師的職務經驗,醉心於動與靜之間的組合關系,深入了解到動態影像來自單張畫面的連續組合,並藉由人眼的視覺暫留,讓連續播放的圖片變成動態影片。而後回歸到繪畫中,此時的靜態影像已經無法滿足藝術家對真實的追求,走入現場開始變成他創作的起點。風的摩擦、樹的搖曳、光的改變、植物的氣味……它們在無形間傳遞能量,如湖面的水波般無聲地蔓延開來,原本無法測量與碰觸的事物,在藝術家的作品中凝結成了更真實的存在。

 

「時間」是我們活著都得面對的問題,難以敘述,在描述的當下,就成了過去。藝術家陳肇彤試圖透過雕塑,來呈現時間的軌跡狀態。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非常多氣球造型的原素,利用氣球被堅硬的不銹鋼架限製,而擠壓變形,氣球飽滿的造型會隨著時間而逐漸委靡,最後變成一塊干扁的橡皮墜落在地面上。在藝術家的創作中,我們可以看到的一個節點的狀態,是時間的堆棧、擠壓、變造,辯論著轉瞬與永恒間的存在關系。

 

陶綱的創作主要是以自身過往旅行的經驗,搜集回憶點滴與當下的景象與對象為主。畫面中無數大小不一的點、濃淡深淺的描繪出山形樹木,再運用礦物顏料結合自然山水與空間造型,表達當下感受及回憶思緒的整理。作品以黑灰白為呈現,是想傳達每個畫面裡都有著自己的色彩,可以隨著觀者去添加自己的人生故事。此次其畫作中,可以看見藝術家的人生旅程與日常生活累積發想,所呈現的風景、植物是在旅行所觀所感,重新觀看自我內在心境與記憶裡的環境空間對話。

 

趙璐嘉的作品是探索在有形與無形之間的對比與可能性,並擷取當下的情感,畫面中使用強烈與輕柔的筆觸來表示周遭的環境與氣氛,對象物通過藝術家的視覺和情感闡述轉換了圖像與模式,在抽象的畫面中解構自身的情感表述,強調觀者對於畫面最純粹與直接的感受。其的作品保持了各種元素之間的平衡關系,稀釋後的色彩也像一頁頁泛黃的日記,在上頭輕盈的書寫著生活中的故事。 

 

在藝術家魏瑋廷著創作中,不斷反省著生活周遭及社會上的既定思維。透過畫筆的轉化,自然界的枯木與山石被無限的放大,細膩的木頭紋理質感被清晰的映照出來,考驗著藝術家的寫實技巧。放大後的山石幾乎呈現出一種對大自然的敬畏,透過進入山中漸漸沉淀、反思,進而映像在作品中。

 

藝術家羅文欣創作的方式是經由代針筆反復地積迭和擦去,來回的蹉跎和編織過程乎像是一種儀式。然而當中迷蒙的輪廓和筆觸,由脫落的擦拭痕跡和剩余的硬筆縫合,像是布滿帶刺的驟雨,層層侵蝕、融透。如同日子運轉,時序迭合,無論是激情還是沉淀,藉由繪畫,乘載了細碎層迭的線條筆觸,以及紙上雕琢的肌理。通過這樣的繪畫性,讓景物實境與幻境結合為一,如此零距離的美妙,正是自己這趟旅行的發現。

 

此次的2019臺中藝術博覽會,索卡將持續帶來更豐富多元的藝術面貌,也期盼帶給觀賞者更具國際視野的藝術饗宴。2019年07月19日至07月21日於臺中日月千禧酒店 展間DK1003,誠摯地邀請您一同利用暑假期間,安排一場藝文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