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意明笔透 - 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2017.03.04 - 04.16

    此次展览《意明笔透 - 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俨然展示了一部中国水彩画从萌芽到发展成熟的视觉图像史:萌芽期的李铁夫、张聿光。成长期的第二代水彩画家有王济远、关广志、李剑晨、杨廷宝、倪贻德、潘思同、张充仁,他们参与了五四运动前后的西画运动,并经历了战争岁月。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第三代水彩画家有张倩英、杨云龙、哈定,在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深入生活,创作了一批反映祖国建设,歌颂山河新貌的优秀作品。
    查看展览详情 >>

  • 索卡实验室·第四期
    赵博:随风而逝

    2017.01.07 - 02.26

    《索卡实验室·第四期》呈现艺术家赵博新的创作尝试,一件新的装置《难以辨识的符号》与一件影像作品《随风而逝》。新的装置作品、影像作品与其绘画创作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赵博是以架上绘画创作为主的艺术家,他认为架上是一种很慢的东西,可以使所有的情绪沉淀在一个平面上,需要时间,而影像也需要时间,但是可能更灵活一点,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反哺,互相刺激。这次装置与影像的创作尝试,将赵博对于绘画方面的思考延伸至另一种媒介与表达空间中。
    查看展览详情 >>

  • 80后的现代主义Ⅱ

    2017.01.07 - 02.26

    《80后的现代主义》这个系列的展览,试图通过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实践的长期观察,通过对不同艺术家案例的研究与梳理,以期建立中国自己的现代艺术审美系统。《80后的现代主义Ⅱ:东方书写》,在去年第一档展览的主框架下,继续深入,选取7位有“东方书写”倾向的80后艺术家,分别是以绘画创作为主的陈家业、胡·塞额尼斯、李超、孙策、易国栋,以雕塑创作为主的林智、周一然,呈现他们各自不同的创作面貌。
    查看展览详情 >>

  • 索卡实验室·第三期
    董琳

    2016.12.03 - 12.31

    董琳的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在不断生长,就像中国传统水墨画,讲“人在画中游”。她把画像砖的传统样式赋予新的面貌;她借用2000多年前汉朝先民使用的占景盘样式,用不同颜色的釉彩,来表现中国的24节气,比如这次的六件占景盘系列作品《处暑》、《谷雨》、《寒露》、《惊蛰》、《秋分》、《小雪》。《忘归》取材于楚辞中的《九歌·山鬼》,《八仙》来源于中国的神话传说,而《二十四孝图》系列作品,取材于中国古代经典民间故事。董琳用她的方式创作出一套董琳版的24孝图,捏出的陶瓷人物被放置在特制的镜面上,观众去看这些作品的时候,一方面会思考这其中讲诉的孝子故事,同时会在镜中看到自己,审视自身。
    查看展览详情 >>

  • 文人绘画六君子

    2016.10.08 - 12.18

    在北京索卡15周年之际,我们精选出在“东方文化精神”这条主线上比较有代表性的6位艺术家,分别是40年代出生的梁铨,50年代出生的洪凌,60年代出生的文凤宣,70年代出生的曾健勇、谭军,80年代出生的王濛莎。试图通过这6位不同时代出生的艺术家各自风格迥异的艺术探索典例,勾勒出一个不断发展的,多样的,立体的当代东方水墨样貌。
    查看展览详情 >>

  • 索卡实验室·第二期
    王礼军:随它

    2016.08.13 - 09.25

    雕塑艺术发展至今,艺术家们在通过各种方式与媒介不断拓宽雕塑创作的范围。从传统材质石膏、玻璃钢、木头、大理石、青铜到现在各种可取的材料包括现成品,当雕塑介入当代或者观念,雕塑这个概念就不再简简单单只是“物”了,当艺术家意识到这点,他的创作会变得无限自由而让人充满惊喜。8年的美院雕塑专业训练让王礼军至少从写实雕塑的技法上是绝对扎实的。在他把写实雕塑的创作发挥到极致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同时被所谓的写实技术限制了。当他抛开写实技巧的限制,他作品思考的空间则变得更大,反而更容易打动观众。
    查看展览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