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捷:幻象

2025.04.05 - 05.10

索卡藝術欣然呈現藝術家李捷個展幻象。在中國傳統藝術觀念中,不僅是感官上的錯覺,更是存在與非存在之間的哲學命題。佛教與道家哲學強調萬物皆為幻象,不僅意味著肉眼可見的視覺形態的欺騙性,更揭示出宇宙流動的本質——一切存在皆處於不斷的生成和消解之中。


的表達根植於中國傳統藝術之中,而李捷的作品則是對這一概念的當代探索。李捷在索卡藝術的首次個展匯集其最新創作的一系列繪畫作品,並以標志性的象徵手法展開其藝術實踐。他使用厚涂法鋪陳堆疊顏料層,記憶、身體、時間與空間的感知本能齊聚於畫面之上。色彩鮮活、層次分明的畫面展現出情感與形式的綜匯,難辨抽象與具象、平面與立體,邀請觀者體驗單一畫作所傳遞的豐富圖像和多重質感。


當觀者近距離觀看這些作品時,首先會被顏料的抽象堆積和強烈的色彩組合吸引。高對比度的顏料形成情緒飽滿的場域,使人聯想到克萊門特·格林伯格提出的滿面all over)概念;若是遠觀,各種具體的敘事元素、繪畫細節和視覺碎片則清晰可見。在遠與近的交替之中,畫面似乎指嚮了某種人物形象:他們以集體形式出現,個體面部細節被刻意模糊,從而凸顯匿名性,強化身份認同與自我、群體之間的對立。人群的樣貌千變萬化,個體形象也十分隱晦,似乎暗示著,這些人群並非統一的實體,又或者只是停留於畫面之上的視覺幻象。


借由高飽和度的躍動色彩與近乎雕塑之感的厚顏料層,李捷創造出詩句般的符號、視覺隱喻和圖像寓言,以此探討人類整體的存在意義,同時揭示個人與群體、個人與宇宙之間的復雜關系。共存的經歷與集體的記憶提示著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生而為人,想獨自一人活下去是不可能的。正如藝術家自己所說,地球上的最後一個人類難以快樂,即便坐擁整個星球的資源,他卻會懷念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與此同時,憂傷與懷舊的情緒遊移於畫面之隙——這群無臉人看起來相當模糊,他們的身體雖靠近,卻無從傳遞彼此的心意,甚至不知自己究竟是誰。技術的發展讓人與人的聯絡癒加方便,然而孤獨感卻癒演癒烈。當代社會充斥著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碎片化與孤立感,通過層疊而虛幻的視覺表現,李捷既描繪了群體的凝聚,亦呈現出個體的疏離,這一對立共存凸顯了當代人共有的心理狀態,但與此同時,這一矛盾狀態又因其缺乏物質載體而仿佛既不存在也不可言說。


在流連於可辨之形的同時,觀者或許會意識到,李捷的作品並非僅僅製造出人群的錯覺,而是在借助幻象思維揭示現實的本質,讓觀者在不斷遊移的視覺經驗中體驗存在的不確定性。作品試圖喚起觀者的感知裂隙,體會到眼前萬物之形的短暫與珍貴。展覽幻象是對的一次當代轉換——既延續了中國傳統藝術對幻象的思考,又在數字時代通過如同代碼結構般的繪畫實踐重塑了感知方式,使觀者重新審視自身所處的現實與內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