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繹 - 從書寫到觀念

2016.06.25 - 08.07

索卡藝術.北京

演繹 - 從書寫到觀念

藝術家:陳光武,成浦雲,谷文達,井上有一,魏立剛,曾灶財,張耀煌

展覽策劃:陳俊鋒


文/徐化寧


在人類的文字系統中,漢字的獨特性在於:字的來源與世界萬物的存在具有同構性,字的結構或源於萬物的形,象形;或源於生發的事,象事;或源於所聞之聲,象聲;或喻其意,象意。然後在字的豐富組構中又以轉注、假借的方法使漢字得到系統的完善。“字”與“事物”通過“象性”關聯,從而形成語言表達,這一特點至今沒有被世人充分的認知和理解。今天透過這個展覽所體現的不只是作品的獨幅欣賞,而是讓讀者看到一種內在的關聯:漢字的書寫中事物始終以象性隱喻其中。直白的說,漢字是以事物代言者的身份呈現的。相比之下,世界其他文字都是以字符(就如數字符號)的代號方式指稱於事物的,字母單詞在於表意,而字本身沒有任何特殊的意義。


漢字——替代——事物;

字母——指稱——事物。


漢字能夠成為書寫的藝術與意象-心象緊密關聯;而字母則只能在表面圖形進行變化。根本的區別就是漢字本身所具有的含義系統是字母無法比擬的。漢字在書寫中並非只是字形的構造,而是書寫者透過漢字的物語-心語在意象中的顯露。中國的整個一部漢字藝術史的精深要義即在於此。

 

進入現當代後,西方語音中心主義的強勢侵入,幾乎使漢字斷流。而簡化字基本上已經把繁體字的多樣喻義,歸宿為僅僅為語言表達的使用。中國傳統與西方文化的融合中所發生的那些事,在這個展覽中得到基本的呈現。值得慶幸的是,經過中國近幾代藝術家的努力,漢字藝術已從傳統的書法進入到當代性的世界藝術語境中。

 

“從書寫到觀念”,這是漢字在現當代發展的基本特徵。通過井上有一,可以看到漢字走出傳統規范後的靈性書寫;跟隨魏立剛,漢字書象與西方抽象的比較,可以看到漢字的圖像構造性所具有的深厚資源,在作品的深度和廣度上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陳光武在書寫中帶入觀念性的思考:水墨之黑白與天地之陰陽不可分的糾葛中,藝術應如何呈現?成蒲雲更想還原漢字本身的筆劃——體現書寫近於咒語般的每一筆最後達成的圖像,是大象大音的傾訴?谷文達對漢字與圖像的象徵性復合,把書寫和觀念融為一體;曾灶財的漢字書寫打破了漢字藝術經典樣式的權威,就像還原到巖畫、還原到涂鴉——回歸現實生活空間的書寫,作品彌漫於公共空間,就像藝術經歷著一次輪回,回到生活的起點——藝術終將何為?


展覽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審美,更是深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