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述分化 - 藝術家聯展
2015.03.21 - 04.26
索卡藝術 ‧ 臺北
臺北索卡藝術中心於3月21日至4月26日舉辦「復述分化」四位臺灣藝術家曾雍寧、林葆靈、裴靈與賴威宇首次聯展,索卡策展人沈耿立邀請藝術家們以全新的角度進行創作思考,特別為這次展覽發展了六件裝置藝術作品。索卡提供每位藝術家現成物進行創作,同樣的一件白色木作桌子,在不同藝術家手中闡述了截然不同的概念與故事,是為展名「復述分化」的由來。臺座原是展示的一部分但卻與作品分離,此次策展概念由這樣的矛盾而生,原本非主體的對象轉化地位,會帶來如何不一樣的創作思維?
本次展覽藝術家曾雍寧在藝術界以原子筆繪畫聞名,畫中多帶有植物生長的意境,這次作品<白色的印>與<風的記憶>雖然脫離過往畫中慣用的形象,將以往創作時應該被丟棄的筆桿化為創作主體,另外一件作品延續過去的花草生長,將花草形象轉化立體,這是曾雍寧首次嘗試裝置藝術創作。林葆靈的畫作以城市夜景聞名,這次的作品<Under the Table>邀請觀眾彎腰觀看桌子底下的光影,用夜光素材打亮黑暗桌影,每個人是否可以在桌底下的世界尋到心中想找的東西?林葆靈多年來第一次使用夜光膠閃現燈影,有別以往的華麗燈火,此次是低調沉潛的光輝。賴威宇則是新生一代極具實力的繪畫頑童,總是以獨特的視角詮釋壓抑扭曲的社會;此次展覽他將桌子畫作鋼琴,側拍一位鋼琴家演奏這部琴,殘缺的沒有琴音的曲子<What a wonderful world>,再如何美好也彷若幻影。賴威宇首度跨領域嘗試錄像創作,並且融入音樂作品與裝置結合交會。裴靈此次的作品<小鎮I>與<小鎮II>思考桌子的更多可能,她將之拆解再翻轉組合,變成堡壘與小房子,就好像模型玩具一般可以隨意擺置形成不同的趣味。
本次展覽所使用的現成物是一般展覽經常使用的白色臺座,往往是藝術的附加物品,提供展示作品的功能也一並被觀看,但卻不是作品的一部分。此次展覽正是針對這種矛盾關系進行探討,當代藝術的多元內容,已讓作品形式構成的過程從「形(Form)」、轉變為「構造(Structure)」、再至「現場(Presence)」,臺座與作品兩者不再只是擺放於空間中的對象,它們分化於空間本身,重新建立一個新的主、客體位置,而且同時容納觀者與作品。展覽現場為了完整此次概念,展場鋪滿平日包裝畫作的氣泡布,此次展覽是索卡與新生代藝術家間的一次全新交流,激蕩出不同以往的創作思維,也讓藝術家跳脫過往風格,展現截然不同的風貌,敬請把握時間前來體驗藝術家不同的創作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