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沙漏 - 第13屆索卡好樣青年藝術家聯展
2020.07.25 - 08.22
索卡藝術.臺南
索卡藝術自1992年起舉辦索卡好樣青年藝術家聯展,致力於嘗試發掘新一代具獨創性的藝術家,並盡心盡力地推廣亞洲當代藝術。其中獲選的藝術家在創作領域上皆獲得多方肯定,期望藉每年的徵件,深耕臺灣藝術市場,並提供熱愛創作的青年們一個接軌國際的舞臺。第13屆索卡好樣獲選名單為:江蕎勤、李彥蓉、徐立軒、彭思锜、謝福源(依姓名筆劃排列)。
此次的展覽定名為《意識的沙漏》,闡述現代人的生活被信息覆蓋,我們搜尋、得到、消磨、遺忘,重復的步驟像自然界的作用一樣侵蝕著我們的意識,風化,最後散落成沙。愿藝術能喚醒所有麻木的心靈,讓意識重新集結在無限的循環中,細沙能夠團聚成一座永恒的金字塔。
目前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碩士的藝術家江蕎勤,創作涉及復合媒材、空間裝置、影像、聲音等。創作多以自身經驗出發,並運用到大量建筑材料,透過材質之間的對話,試圖將一種神秘力量注入到作品裡,直接性的挑起觀者的感知。藝術家李彥蓉則選擇從國外生活和旅行的經驗中取材,並真切地感受新的景色,特別是海邊、巖石、山脈所帶給她的感知與思考,其畫面裡大量運用堆棧、覆蓋、斑駁、磨擦等手法,建構需經歷長時間的堆棧作用、侵蝕作用、風化作用所形成的自然景色,似如人類腦中反復的獲得與遺忘、新生與逝去。
藝術家徐立軒的作品擷取了生活中熟悉的圖象,融合零碎的記憶片段,重組成帶有戲謔與荒誕的超現實場景,他選擇了鮮艷活潑的顏色描繪浮世百態,闡述他對於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斷層與謬誤感受,藉由對象們之間的超鏈接,使得此無法銜接狀態,還能創造出一絲對話的可能。藝術家彭思锜嘗試將書畫的媒材經驗帶入陶瓷,將陶瓷作品形塑出如宣紙般輕薄的樣態,選取的對象為造紙原料大宗—構樹,並依涂刷瓷漿的筆觸差異,呈現葉片各種樣態。強調凋零而破碎的生命痕跡,試圖勾勒出易脆且輕的邊界,視覺上看似脆弱,陶瓷卻能保存相當長久,紀錄它生命周期最後的樣態,封存成為永恒的存在。藝術家謝福源的創作試圖發掘群體對於自身的認同,到個體與空間之間所產生的連結關系,其所探討的一直都是對於生活與社會文化脈動的反思。並使用代針筆結合傳統的毛筆在絹本上繪圖,創造出類似仙境一般帶氣韻的神秘氛圍,同時細膩的輪廓與干凈的色彩也非常細膩令人著迷。
《意識的沙漏》第13屆索卡好樣青年藝術家聯展及將於7月25日下午三點盛大開幕,開幕日將邀請以上五位優秀的藝術家蒞臨現場,與熱愛藝術的朋友們分享創作心得,期望能帶大家從作品中看見更豐富的藝術創作思維,索卡藝術也秉持著多元與創新的意識,期盼能賦予在地生根的藝術更豐沛、更符合社會脈動的生命力,我們誠摯歡迎您的蒞臨與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