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入 - 鐘錦沛個展
2014.03.01 - 04.13
索卡藝術 ‧ 臺北
2009年鐘錦沛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在畢業創作期間他創作了一系列以城市為主題的作品。與其他青年有所不同的是,鐘錦沛並不想如實再現城市的整體或者細節,也不想折射自我意識或者記憶中的城市景觀,而是帶著某種營造的態度去建構他自我觀念中的城市。他用了類似於建築效果圖的方法,以接近抽象性的線條來一絲不茍地結構自己的畫面。這樣的畫法帶有某種“強迫癥”的意味,而且鐘錦沛還強化了畫面的反光感,以產生因城市中玻璃大廈林立而形成的“光污染”。畫面的反光感除了有令人眩暈的不適感之外,也竭力消減了城市的動人氣質,從而反映出人們對於都市生活的質疑和反省。
作為某種的質疑和反思,生活中的鐘錦沛也沒有留戀喧囂的都市生活,而是從北京毅然決然地返回了自己的家鄉——廣東陽江。廣東陽江,是一個在兩廣交接處的小城市,但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上卻具有一定的位置,眾所周知的“陽江組”就誕生在這裡。以此為背景的鐘錦沛,一方面帶著學院訓練所練就的滿身“功夫”,一方面又沾染上了“陽江組”的離經叛道而強調“實驗”與“突破”。開始的時候鐘錦沛很願意同時展開各種的“試驗”,就像是一個剛剛獨立行走的孩子跌跌撞撞但義無反顧。在對於材料興趣的驅使下,藝術家不擇手段地進行了形形色色的嘗試,有時候甚至是把毫不搭界的多種材料放在一起,如同是“攪拌”的方式。還有就是影像的手段,鐘錦沛也饒有興趣地介入影像藝術的創作,用攝影的記錄方式去描述他所津津樂道的“故事”。
事實上“陽江”對於鐘錦沛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城市地標,而是真實生活的場景空間。作為中國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某種縮影,“陽江”的變化或許較之像“北京”、“上海”或者“廣州”這樣的都市更為劇烈,亦如中國的許多三線的城市。有著都市生活經驗的鐘錦沛,開始從原來的“麻木不仁”蛻變為現在的“設身處地”,並以身份轉換的新角度去細緻觀察其中的變化和由此帶來的“內心震動”。然而,在藝術創作中鐘錦沛採取的卻不是直截了當的方式,藝術家很想擺脫一般意義上的描述或者闡述,而是以自我的獨特表達來加以概述與總結。鐘錦沛努力將各種內心的感受演化為某種可以視覺化的質感,這種將情緒質感化的處理無疑也呼應了他的畢業創作“城市”系列。
此刻,鐘錦沛以“愉悅後的安靜”來命名自己的作品系列,看似充滿了詩意的抒情,實則卻是大大的不同。藝術家顯然不是一個現實生活的“謳歌者”,卻是帶有一點冷漠、一點調侃、一點玩笑的“旁觀者”。在前一階段材料試驗的基礎上,鐘錦沛“戲謔性”的製造出了各式各樣的平面肌理,並在這些起伏不平的肌理之上畫上各式各樣的顏色格子。從表面上鐘錦沛的畫面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生活中的“床單”、“窗簾”、“桌布”以及各種日常堆放的“紡織品”,帶有明確的日常生活的意涵,也清晰地對應於我們的生活經驗,而無處不在的“皺褶”亦成為了某種的暗示,亦如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糾結”和被“糾結”所打破的各種秩序。的確,鐘錦沛就是要以無序的“皺褶”和有序的“格子”來製造某種的矛盾性,而恰恰是這樣的矛盾衝突卻是我們生活的現狀真實。也就是說鐘錦沛是以一種虛擬的藝術言說來闡釋當代生活的本身——即如他在陽江所深刻感受到的——“無序的變化對有序的生活的肆意侵害”。從“愉悅的安靜”中,我們還分明能夠感受到鐘錦沛在藝術創作中的那種“格格不入”,以及在美感的“愉悅”之下,所暗藏的那種不守陳規的玄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