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臺北藝術博覽會
2025.10.23 - 10.27
臺北世界貿易中心 展覽一館
索卡藝術非常榮幸參與2025年度藝術盛會《 ART TAIPEI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我們將於10月23日至10月27日在臺北世貿一館展位B05,呈現以《 共感 · 回聲 》展開敘事,引領觀者在凝視與對話間,體驗藝術如何成為情感與思想的連結。此次將展出來自臺灣、中國、日本、韓國與英國等地的 13 位藝術家作品,包括:於彭、手嶋大輔、王依雅、吳若昕、李西西、李捷、林葆靈、威廉·赫曼、席時斌、閻占城、詹佶昂、嚴一能 與 Kim Sunwoo。他們透過人物、動物、自然景觀與文化符號,描繪個體與外部世界交織的存在狀態,折射出記憶、情感、社會與精神層面的多重面貌。
「共感」是觀者面對作品時產生的情緒觸動,它不僅停留在視覺表層,更延伸至作品所映照的社會、自然與精神場域;而「回聲」則象徵這份觸動的回應與延展,像聲音在空間中的回蕩,帶來延遲卻深刻的回饋。在這場集結多位跨國當代藝術家的展覽中,我們試圖回望一個看似微觀、卻無比深刻的問題:「人與世界萬物交織的存在狀態」,透過這樣的互動,藝術家將個體對世界的感知轉化為創作,而觀者的共鳴又如同回聲般回返,持續生成新的理解與感受。《 共感 · 回聲 》不僅是展覽的題名,更是一種觀看的方式,顯現出人與世界萬物交織的存在狀態,以及藝術作為連結與回應的力量。
自我對話的靈性時刻:
手嶋大輔、李西西、吳若昕、席時斌、詹佶昂
此次個展透過藝術家們的創作,呈現似漣漪一般由內而外的互動傳遞關系。我們以「自我對話的靈性時刻」為核心出發。藝術家 #手嶋大輔 將日本古老的木雕工藝融入現代人的靈魂,透過手工刻痕與輕柔的色彩堆疊,搭配出俏皮逗趣又發人省思的人物型態,傳達出幽默內斂且療育的風格。藝術家 #吳若昕 的創作以個人童年記憶、經驗的反射,作品多以黑色做為背景,就像底片膠卷上的連續圖像,窺視記憶裡帶給藝術家微妙感受的瞬間。藝術家 #李西西 的作品以簡潔抽象、鮮明色彩與情感具象著稱,人物表情尤為吸引人,展現她反覆觀察與細膩揣摩的結果,營造出深層的情感共鳴。藝術家 #席時斌 專精於立體不銹鋼雕塑,擁有建筑與設計雙重背景,讓其作品融合理性的結構空間,與感性的生活經驗與神話故事,如夢境般交織古典神話與科幻寓言。藝術家 #詹佶昂 的創作融合亞洲宗教彩塑與壁畫風格,並帶有人文精神的西方藝術影響。作品多取材於日常生活,探索自我情感與靈性,表達90後世代在壓力與情感中的孤獨與力量,試圖在細膩筆觸中尋找人性與神性的交界。
自然共振的觸動:
於彭、林葆靈、嚴一能、Kim Sunwoo
走過自我探索的經歷,如漣漪劃過水面的波動,開啟「自然共振的觸動」。藝術家 #於彭 是臺灣當代藝術界的重要人物,他的創作充滿詩意、戲劇性,經常在傳統與現代、現實與虛幻的交錯中展現出獨特的藝術語言,探索歷史、夢境和現實的交融,透過大自然與人文交織互動,隱喻當代人的內心世界,探討自然與文人精神、現實矛盾與人性的追尋。藝術家 #林葆靈 的創作捕捉生命中真實的景象,從城市繁華的夜景到冷冽蕭瑟的雪景,每一幅都讓人身歷其境、為之驚嘆,透過特殊創作手法讓顏料恣意流淌,形成如夢似幻的暈染效果,完美融合了西方藝術的抽象與東方潑墨的氣質,呈現出帶有流動性且如夢似幻的壯麗景致。藝術家 #嚴一能 擅長從大海、火焰、巖石等自然元素中提取創作的靈感,透過厚重的顏料推疊、涂抹,呈現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循環,展現破壞與新生的力量,以及暗示使時間的流逝。藝術家 #Kim Sunwoo 長期以渡渡鳥為創作主角,結合自身經驗進行視覺敘事。渡渡鳥(Raphus cucullatus)因其憨厚形象與短暫存在成為象徵,借此探討現代社會中個體於未知環境中的處境。在叢林與城市交錯的景觀裡,渡渡鳥如同現代人般既是參與者亦是觀察者,映照夢想、自由與生存的矛盾。
社會秩序與個人意志的思考:
王依雅、威廉 ‧ 赫曼、李捷、閻占城
最後隨著漣漪的波紋不斷嚮外擴張,開啟了「社會秩序與個人意志的思考」。藝術家 #王依雅 有著強烈的女性與生命意識,其創作以繁花景簇的宋代皇後冠對比人物的虛空,來探討權力與生命的生滅,並大量結合東方古典書籍《山海經》、《詩經》、《紅樓夢》等等,靈感來自於生活中每件讓她觸動的事物,並借此寄托情感,重新演繹這些故事。藝術家 #威廉 ‧ 赫曼 擅長描繪集體場景,創作多以豐富大膽的線條、鮮明的色彩去描寫畫面,並透過短促的用筆不斷地在畫布上堆疊,呈現動態感。創作的主題非常貼近現代人的生活,讓觀者仿佛身歷其境,更是表現出了「讓畫面擁有聲音與臨場感」的感受。藝術家 #李捷 通過色塊與筆觸的巧妙結合,深入探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群體動態,其作品可因欣賞的距離遠近,而有不同的感受;近看能看見藝術家對於色彩的敏銳度及筆觸堆疊出獨特的力量,形成一種動感的紋理和震撼,遠看則能看出藝術家蘊含於作品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與關聯性,仿佛置身於一個擁擠的廣場,目睹著各種各樣的人群互相交融,隱晦的述說生活周遭的人際關系的復雜與美好。藝術家 #閻占城 的創作根植於潛意識的描繪,而其中有對家鄉的記憶、對文學的熱愛和對顏色的直覺。過往的經歷無聲地融入了他的畫面,形成了他獨特的繪畫語言。
透過不同的材質與風格,藝術家們一再反思個體與萬物之間的邊界或關聯,而創作,或許正是那條模糊邊界上最敏感的反應狀態,藝術家們透過「共感」與「回聲」,重新定位自已與世界關系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