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盛梅冰:用油畫探尋中國古典之美 |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2018-07-10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盛梅冰 1957年生,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今年6月,北京798藝術區索卡藝術舉辦“觀潮”盛梅冰個展開幕儀式。此次展覽是繼盛梅冰 2013年在國家博物館大型個展後,時隔5年,再度於北京的重要亮相。此次展出油畫作品35幅,涵蓋盛梅冰1990年代初至近期的作品,得以一窺藝術家創作30年來的發展線索。
當看到盛梅冰的作品時,文人氣質的“書卷氣”迎面而來,幽僻、神思,包括其筆下的古玩、山水、靜物。他以中國古典題材為引線探究油畫的表現力。很多人這樣評價盛梅冰:“他是一位以醇正油畫本體語言書寫中國傳統美學精神的藝術家,在當今紛繁蕪雜的藝術生態中,他始終執守油畫寫意性的探索,以中國傳統美學重新提示架上繪畫新的可能性。”盛梅冰的作品通過簡潔而精致的形象、經營無痕的布局和貫注其中的典雅散逸之精神,重新組合出了一種典型東方化的情境。而這一情境又通過接續西方傳統的油畫語言,經由作者的創新達到兩相契合。
如今對於油畫創作的成就,盛梅冰坦言離不開早期的繪畫訓練和不同老師的指點。據了解,高中之前跟隨徐明華和盧是學習素描和油畫,練就了正確觀察色彩、油畫造型以及用筆的方法。談到與老師的學習,盛梅冰說起這樣一件趣事:“1975年,盧是介紹我去北京吳冠中家學畫,盧是與吳冠中同學於國立藝專,私交甚好。那時我剛高中畢業,我帶了盧是的信函和一些水彩畫找到吳冠中位於後海的四合院,他接待了我並給我看了一些油畫和水彩畫,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墻上掛的一幅畫,銀灰的色調畫了兩棵白楊樹,我第一次知道油畫的色彩能夠畫出如此明亮的調子。”隨後,盛梅冰在北京住了2個多月並受到吳冠中的指點,吳冠中夸他進步很快。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盛梅冰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開始學習油畫,師從蘇天賜。蘇天賜油畫作品中充滿著東方情調的方式,帶給盛梅冰很大影響。1985年,盛梅冰進入南京師范大學從事教育工作。1996年9月~1997年6月,盛梅冰以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紐約協和學院視覺藝術系考察西方繪畫和攝影,期間還赴法國、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國家考察美術館的油畫作品,在此期間深受雷諾阿、梵高、倫勃朗、維米爾等大師作品影響,對色彩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在盛梅冰作品中,“文人雅玩”“江南風物”是兩個重要主題。其大部分作品圍繞江南風物與古今文人書房雅玩,再現具有江南水鄉地域特點的園林、庭院、茶室和書房清供等文化景觀。“收藏古玩是我的一大愛好,尤其對於文人賞石、文房用品及文房陳設。喜歡明代器物是因為有了文人參與,展現出的精致及藝術性是我所欣賞的。我又擅長畫油畫,因此就想著把繪畫主題與收藏進行結合。”在“觀潮”展覽中,其有3幅“仿古系列”作品是專門為此次畫展所定製,盛梅冰介紹,這3幅作品是以“玉山子”為背景、床榻和人為前景進行組合,其中有一幅作品中的器物則是盛梅冰收藏的明代古董,以寫生的方式給予古代器物新的呈現方式。提起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便會浮現在人們腦中。在盛梅冰筆下,無論假山、盆景、河流,還是園林民居或自然風光,皆於抒寫自如的主體意象四周,即興涂抹空靈流暢的灰調背景,形成有趣的圖底遊戲,恰似中國寫意畫留白,令人浮想連翩。
“油畫的最大魅力在於色彩,色彩的把握是作品的靈魂所在。你無法想象從平靜畫面裡透出的震撼力,我認為真切的表達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盛梅冰說,“在未來的創作中,我會堅持把中國的傳統元素、文化精髓展現在器物、人物以及風景中,油畫語言表達更純粹。雖然我追求藝術的時尚、新潮,但是我作為中國藝術的實踐者,會時刻關注藝術風嚮,在自己盡可能接受的范圍內汲取營養和活力。”
■曹意強(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盛梅冰從自然中汲取靈感,磨礪對事物的敏感性,而靈感和敏感性在畫布上的轉化要求嫻熟的技巧。梅冰對西方油畫史和色彩史做過較深入的研究,他對提香、倫勃朗、塞尚、莫迪裡亞尼的技法有所借鑒。他1996年遊學美國,有機會在各博物館零距離地研究了西方名作。他將法國印象派的色彩以及塞尚的空間和結構處理融會貫通,賦予了其繪畫以特殊的情調。他的作品之所以受人青睞,其中一個原因是,他此時的畫面,那傾斜而略顯不穩定的構成,那深重而透明的冷色,無不隱含著某種難以言喻的神秘感,一種見之於歌雅甚至格列科繪畫的冷峻詭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