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盛梅冰:用油画探寻中国古典之美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8-07-10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640.jpeg


盛梅冰 1957年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今年6月,北京798艺术区索卡艺术举办“观潮”盛梅冰个展开幕仪式。此次展览是继盛梅冰 2013年在国家博物馆大型个展后,时隔5年,再度于北京的重要亮相。此次展出油画作品35幅,涵盖盛梅冰1990年代初至近期的作品,得以一窥艺术家创作30年来的发展线索。


  当看到盛梅冰的作品时,文人气质的“书卷气”迎面而来,幽僻、神思,包括其笔下的古玩、山水、静物。他以中国古典题材为引线探究油画的表现力。很多人这样评价盛梅冰:“他是一位以醇正油画本体语言书写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艺术家,在当今纷繁芜杂的艺术生态中,他始终执守油画写意性的探索,以中国传统美学重新提示架上绘画新的可能性。”盛梅冰的作品通过简洁而精致的形象、经营无痕的布局和贯注其中的典雅散逸之精神,重新组合出了一种典型东方化的情境。而这一情境又通过接续西方传统的油画语言,经由作者的创新达到两相契合。


  如今对于油画创作的成就,盛梅冰坦言离不开早期的绘画训练和不同老师的指点。据了解,高中之前跟随徐明华和卢是学习素描和油画,练就了正确观察色彩、油画造型以及用笔的方法。谈到与老师的学习,盛梅冰说起这样一件趣事:“1975年,卢是介绍我去北京吴冠中家学画,卢是与吴冠中同学于国立艺专,私交甚好。那时我刚高中毕业,我带了卢是的信函和一些水彩画找到吴冠中位于后海的四合院,他接待了我并给我看了一些油画和水彩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墙上挂的一幅画,银灰的色调画了两棵白杨树,我第一次知道油画的色彩能够画出如此明亮的调子。”随后,盛梅冰在北京住了2个多月并受到吴冠中的指点,吴冠中夸他进步很快。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盛梅冰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开始学习油画,师从苏天赐。苏天赐油画作品中充满着东方情调的方式,带给盛梅冰很大影响。1985年,盛梅冰进入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工作。1996年9月~1997年6月,盛梅冰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纽约协和学院视觉艺术系考察西方绘画和摄影,期间还赴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等国家考察美术馆的油画作品,在此期间深受雷诺阿、梵高、伦勃朗、维米尔等大师作品影响,对色彩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在盛梅冰作品中,“文人雅玩”“江南风物”是两个重要主题。其大部分作品围绕江南风物与古今文人书房雅玩,再现具有江南水乡地域特点的园林、庭院、茶室和书房清供等文化景观。“收藏古玩是我的一大爱好,尤其对于文人赏石、文房用品及文房陈设。喜欢明代器物是因为有了文人参与,展现出的精致及艺术性是我所欣赏的。我又擅长画油画,因此就想着把绘画主题与收藏进行结合。”在“观潮”展览中,其有3幅“仿古系列”作品是专门为此次画展所定制,盛梅冰介绍,这3幅作品是以“玉山子”为背景、床榻和人为前景进行组合,其中有一幅作品中的器物则是盛梅冰收藏的明代古董,以写生的方式给予古代器物新的呈现方式。提起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便会浮现在人们脑中。在盛梅冰笔下,无论假山、盆景、河流,还是园林民居或自然风光,皆于抒写自如的主体意象四周,即兴涂抹空灵流畅的灰调背景,形成有趣的图底游戏,恰似中国写意画留白,令人浮想连翩。


  “油画的最大魅力在于色彩,色彩的把握是作品的灵魂所在。你无法想象从平静画面里透出的震撼力,我认为真切的表达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盛梅冰说,“在未来的创作中,我会坚持把中国的传统元素、文化精髓展现在器物、人物以及风景中,油画语言表达更纯粹。虽然我追求艺术的时尚、新潮,但是我作为中国艺术的实践者,会时刻关注艺术风向,在自己尽可能接受的范围内汲取营养和活力。”


■曹意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盛梅冰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磨砺对事物的敏感性,而灵感和敏感性在画布上的转化要求娴熟的技巧。梅冰对西方油画史和色彩史做过较深入的研究,他对提香、伦勃朗、塞尚、莫迪里亚尼的技法有所借鉴。他1996年游学美国,有机会在各博物馆零距离地研究了西方名作。他将法国印象派的色彩以及塞尚的空间和结构处理融会贯通,赋予了其绘画以特殊的情调。他的作品之所以受人青睐,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此时的画面,那倾斜而略显不稳定的构成,那深重而透明的冷色,无不隐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一种见之于歌雅甚至格列科绘画的冷峻诡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