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北京索卡的新經營樣態:從畫廊邊界看北京798藝術區的變動 | 典藏 - 今藝術&投資

2018-11-05

(來源:典藏 - 今藝術&投資 2018年11月號  文 / 萬永婷)


640.jpeg

索卡藝術創辦人蕭富元(左)與「二馬三石」設計師馮磊(右),兩人合作於北京索卡藝術空間,推出藝術結合設計家具的全新概念空間


索卡藝術是臺灣最早有系統經營亞洲當代藝術的畫廊,1992年成立於臺南,2001年成立北京索卡藝術空間,對中國經典油畫做了大量的研究、整理及收藏工作。 2010年,北京索卡藝術空間搬遷至798藝術區,主要經營亞洲當代優秀藝術家作品,以一千平米的包浩斯空間建筑,致力為公眾呈現更為精彩的藝術展覽。


2018年,北京索卡藝術空間進行內部改造,與家居設計師合作,打造出別樣的展示空間。 以下為索卡創辦人蕭富元(以下簡稱蕭),與《典藏今藝術&投資》(以下簡稱典)讀者分享索卡藝術的新經營樣態。


640-1.jpeg

北京索卡藝術於798藝術區的空間


典:今年以來,北京798藝術區有許多藝廊都進行了改造,多數不是增設營業項目,就是調整了空間的尺寸,與眾不同的,索卡藝術空間將空間一分為二,前半部維持白盒子的形式,後半部與設計師合作,打造成躍層式的居家展示空間, 為什麼會想做這樣的改動?


蕭:北京索卡藝術空間於2010年落於現址,空間的裝修風格也是依照當時的氛圍,這八年來,藝術市場也發生了變化:從早期的藝術投資,現在開始轉變成藝術消費。 現在很多人買畫是為了家裝,不像以前買回來就放進倉庫。 北京索卡是兩個大的美術館型空間,有些客人無法想象畫作掛在家中的樣貌,所以我想營造一個像是「家」的空間,比如書房、臥室、客廳和兒童房,當藏家喜歡一件作品,我們可以將作品掛在那個空間裡,藏家就容易仿真它掛在家裡的情況, 進一步就能夠確定他的消費意象,這是我的第一個想法。


第二個想法是,因為北京索卡的空間很大,有一千平米,很多藝術家會覺得要在這麼大的空間辦個展,需要準備兩年的時間。 但現實情況來說,藝術家兩年不賣作品是不太可能的,因為藝術家要生活,創作也需要費用。 所以產生一個狀況,在這兩年累積作品的過程中,藏家在辦展前就私下把最好的作品挑走了,那麼就產生了兩個問題:第一,展覽不能完全呈現藝術家的水平,其次,很多藏家在展覽時表示作品他都看過了,我們無法有好的銷售。 與其這樣,不如將空間切半,藝術家只需要一年做準備。


對藝術家來說,一年沒有賣畫或許也還可以,或者我們先買他一、兩張好的作品,藝術家就可以安心地創作,不會想著私下賣畫的事,我們的展覽也能夠完整的呈現藝術家的水平。


640-2.jpeg

此刻正於北京索卡藝術空間舉辦的毛旭輝個展「我只是熱愛」


典:空間的分隔確實消弭了體量的問題,但這些年索卡也舉辦了許多聯展,現在將空間分隔了,是不是將來聯展的情況就會減少很多?


蕭:聯展本身是一種挑戰,我以往喜歡做一些具有沖突性、趣味性的聯展,但在實行上的困難度很高,尤其是藝術家之間的協調,容易顧此失彼。 組織聯展特別不容易,需要好的策展人。 以往每年我們就兩個聯展、五個個展,每次聯展有4至5位藝術家。 明年我們計劃將聯展變得更有趣,跳脫以往嚴肅的學術性,讓展覽變得更好玩,這是其一。 其二,類似美術館的空間總有高處不勝寒的氣質,對於一些更接地氣的作品,反而不如在家居空間中展示來得親切,我們計劃將來在舉辦大型展覽時,將素描、手稿或是比較小的作品放在家居空間中,不只是同時照顧了兩個空間,也彰顯了作品的特性。


典:所以通過空間的改造,展覽的方嚮也會有所改變?


蕭:國內已經成立太多的美術館,很多展覽就留給美術館辦吧! 我們還是會有一部分學術展,繼續跟指針性的老師合作,但是另外一部分,應對藝術消費的趨勢,我希望有些展覽是能夠讓一般民眾走進來,能夠欣賞並喜歡藝術。 將來索卡希望更多一些比較親切、活潑、多樣化的展覽,在形式上也會有一些調整。 索卡不跟隨大流,即便70到80%的同行都在做極簡抽象,我們也會走自己的路。 索卡能夠經營到今天,是因為我一直秉持著「對收藏家負責」的原則,我的第一個客戶到今天還在嚮我買畫。 我不在乎別人說我的手法不夠當代,我只在乎索卡的明天比今天更好,讓跟隨我們的人永遠不會失望。


640-3.jpeg

洪凌畫作與設計家具一起的現場實際氛圍,走訪索卡即可深刻感受。


典:您在決定將空間進行切割之後,是怎麼找到現在合作的設計師? 為什麼想與她合作? 又采取了什麼樣的合作方式? 為什麼與設計師合作而不與大品牌合作? 這位設計師的作品為什麼適合索卡?


蕭:我們是在設計展上偶然結識了設計師馮磊,她非常優秀,之前在一個世界名牌當設計師,後來自創了品牌「二馬三石」。 我們認為跟她的結合非常契合,其實好的設計師也是一個藝術家,她能夠把我對空間規劃的理想呈現出來。 我喜歡做沒有人嘗試過的事,我們是第一家到中國大陸的藝廊、第一家做日本韓國、第一家做東南亞、也是第一家做中國大陸的,我覺得開創比跟隨有趣。 所以既然目前還沒有畫廊跟設計師家具品牌結合,而且這個設計師的作品我特別喜歡,我就入股了這個品牌,跟設計師一起包裝來做我們的新空間。


我覺得大品牌手工的成分比較少,一般都是固定樣式,然後交給工廠大批量生產。 我喜歡設計師品牌,他們帶有訂製的概念,有自己的看法、與眾不同,就像藝術之所以可貴,就在於與眾不同。 馮磊的風格是新中式的,她的思維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古典家具,但是她的線條與色彩又很當代。 索卡也是把握東方元素與當代的融合,這是我們一致的追求。 一如展覽的更迭,「二馬三石」也會定期更新他們的展示。


除了與「二馬三石」的合作,索卡現在也與位於北京半島酒店的一個高級藝術衍生品品牌合作,我希望讓藝術走入家庭,而這不是單靠畫廊的力量就能夠達成的。 當然在那邊做的展覽跟在索卡做的是分開的,那邊的展覽會是比較年輕、價位不高,差不多在10萬人民幣以下的作品。 另一部分,比如我們發掘的剛出來的年輕藝術家,可以先在他們的空間試一試。


640-4.jpeg

以往到畫廊只能想象作品在居家空間的模樣, 而今到索卡, 不再只有想象。


典:多年來您一直都在開拓新市場、求新求變,請問您在做這些嘗試的時候,如何做這些挑戰性決策的判斷?


蕭:我是學經濟的,以前做金融,我只是喜歡藝術才會做這個行業。 學金融有一個好處,就是懂得景氣循環的分析,每次我轉移、開拓新市場,就是看到當地的泡沫。 目前我考慮的范圍是整個亞洲,畢竟我的野心和能力還不足以跨足全世界,我就在亞洲范圍內拓展,例如目前我就認為東南亞藝術是一個可以發展的項目。 除了對經濟發展的眼光之外,就是對藝術品的敏感度,我秉持著對收藏家負責的態度:「索卡是一家讓收藏家能賺錢的畫廊」。 這一點是我做決策很重要的依據。


640-5.jpeg

畫廊空間裡的二馬三石


典:您今年調整了北京索卡的空間、展覽模式和未來的經營情況,相應的,是否會對索卡臺北、臺南做類似的調整? 或是您長時間關注東南亞,是否有可能往東南亞開設新的據點?


蕭:目前索卡臺北和臺南空間不像北京這麼大,同時我們每一個空間的經營方嚮也不盡相同,沒有調整他們展示空間的條件和必要,並且這幾年我將臺灣的事業交給兒子蕭博中打理,他做得很好,我就不過多的干涉,還是將重心放在中國大陸。 至於去東南亞設點,我沒有這方面的規劃,我認為創業必須親力親為,就是本身要能夠到那個地方,你才能夠把那個地方做好。 就像當年從臺灣過來中國大陸那時,我沒有多余的心力,就把臺北收掉,專心的來北京,我不喜歡就開一個空間,然後請經理人管理。 就像做東南亞,很多人都是找策展人,讓他去運作,但是我親自去了每一位藝術家的工作室,東南亞國家我都走遍了,我一家一家的去找,把他們找來做展覽。 如果要做一件事情,自己要親身去做,是一種責任感。 所以目前我能力有限,我就只能做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