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藝術北京

2016.04.30 - 05.03

全國農業展覽館

索卡將在2016藝術北京最醒目的兩個展位(B5、B6)重磅推出7位藝術家的26件精品之作。其中不僅帶來了索卡經營的重量級藝術家洪凌、毛旭輝、尹齊的多件熱門大作,更是強勢推出趙博、荀貴品、鞠方、郭劍等新生代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其作品類型涉及油畫和雕塑,將以勢如破竹之勢震撼登陸藝術北京。


洪凌(1955-)

洪凌在其創作上突破傳統「景」的既有概念,從寫實經由抽象而走嚮意象氣韻的表現,以自我的藝術之筆再現國畫與油彩交融之境,跨越了中西文化藩籬,使得傳統再展新意,奠定其後來至今30年的“油畫山水”。洪凌將油畫色彩的厚重感與中國傳統繪畫講求氣韻心性與流動結合起來,營造出超然純凈而又生機蓬勃的景象。他打入東方傳統的精神根髓,打破西方技巧的限製,用油畫媒材再現中國山水精神,在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間建立起關聯,這既是他實現藝術理想,獲得自我認同的實踐,同時也是中國藝術家將傳統精神引入當代社會,實現現代性傳統精神的成功嘗試,為中國當代藝術注入一劑強心針。洪凌也將於今年7月14日開啟他的全球巡回展的第二站: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美術館。

 

毛旭輝(1956-)

作為曾經中國85新潮西南藝術家群體的重要成員之一,如今的毛旭輝堅定地選擇了一份從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突發事件剖析生命邏輯的工作,他堅信在藝術中能更清楚地認識自然與人的意志,所以,他一方面圖解生活,一方面寫生自然,於自然中釋放被壓抑在生活中的情緒。他認為,生命有一部分來自社會,有一部分來自自然,是自然給了生命最原初的力量。所以近四十年的藝術活動中,他從來沒有放棄寫生,寫生風景,也寫生人物與靜物。他猶如編寫生命史詩般描繪日常經驗,對待生活的態度也從體察入微到深入淺出,從激烈對抗到理性思辨,盡管始終沒有快樂起來,卻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毛旭輝的艱辛正在於他的敏感,他情不自禁要將來自生活的各種刺激視作最可靠的藝術素材。這些材料在他體內運作,而後以顛覆了世俗標準的形態表現於畫面。其作品中的各種生活零件才是那個私人空間中最具體的生命。而這些生命甚至比我們自身更真實,更具體。

 

尹齊(1962-)

尹齊通過新近創作的大量小尺寸油畫,去實踐和討論人如何能與現代的人工化環境建立一種類似與自然的關系,“在現實不可能,人工化環境與自然世界畢竟不同,但作為人的態度、意識與實踐,是否可能?對這種關系的探討是為了讓我們的意識不被人造物所阻隔,為了不失去藝術中原來與天地靈性的尺度”。這種重新組織的意識,區別於原始形象或生成的圖像。在具體的組織方法上,既不能是攪拌式拼貼的,也不要交流式組合的,不拒絕現代主義藝術的成果,又不背離他心目中傳統的方式,“那麼”,尹齊一直在問,“這個意像,有沒有視覺上的結構”?他在創作小尺寸油畫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在絕對的寫實或抽象形式與渾然的天地感之間形成通達的意識。通過將萬物推遠而安置身體,通過將萬物拉近而識別自己,心眼有識而不違所見,這樣的畫面上,光,如同現代生活中無數種類的光源,人的意識投嚮哪兒,哪兒就有光,人、物與環境不再只是空間問題。其實這不是一次性的製造,是意識的調整,通過一個個小的部分積累出的量,去形成結構。這也不是一個人的革命,是與更多類型的探索並進,為了接近一種更完整的認知。

 

郭劍(1982-)

生於1982年的郭劍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08年開始的“寶麗來系列”裡,描述了兩位分開的曾經的戀人形象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不同心境場景的畫面,干凈明亮的色彩,卡通漫畫般的人物,孤單的思緒感充滿畫面。從2011年開始,“折紙”成為其作品裡最重要的表現元素,郭劍將“折紙”置入他平面的油畫布上,展現出意想不到的空間效果。兒時常玩的千紙鶴,折紙的青蛙,襯衫等等一躍從三維的折紙空間出現在郭劍細膩的平面油畫布上,背景處理很簡單,並置其中的折紙物像也由簡單的幾何色塊構成。他將原本常見的折紙物象不斷演變發展,從現實中抽離,用可控的油畫色塊與線條創造出一個新的空間秩序。郭劍認為折紙和我們的人生很相似,他說:人從降生下來是一張白紙一樣,伴隨著成長會經歷很多事情,就像折紙一樣反復折疊,不管走嚮成功或者失敗都會走到生命終結,成為固定的形狀。在折疊到最後你可能是黑天鵝也可能是個紙團,我覺得這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你經歷了折紙的這個有趣的過程,有些痕跡是你無法撫平的。”這大概是他後來采用“折紙”作為畫面空間與色彩探索重要來源的原因之一。他干凈簡潔的畫面表達傳達出藝術家本人情感的細膩與對於生活敏銳的捕捉力,藝術家對於畫面的主觀安排,最終以不脫離形式美的架上繪畫與雕塑主觀呈現。

 

趙博(1984-)

84年出生的趙博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畫面常常處於一種荒原的廣袤圖景之下,一種不確定的沒有歸屬感的不安情緒隱匿其中。金字塔可以被放置在一望無際的冰川之上,或是一望無際的花海之下飛機的殘骸棄至其中,有廢墟,有充滿生命力的樹林,也有落光了樹葉的枝杈。視覺感官上的夢幻美麗之後,瀕臨滅絕的動物形象或者英雄宇航員的形象並置其中。趙博將他選擇的物象放置於原本不屬於它們的趙博創造的視覺圖景中,一種超現實的具有荒誕性的夢幻色彩是其作品的最大特點。錯誤的不合邏輯的並置之後,隱藏著趙博個人發現的人類當下的真實意識狀態。他希望觀者掉落於他創作的意識圖景之中,剝離現實狀態下的虛擬感官世界,重新對自我生存意識狀態的真實性進行反思。畫面中一面是現實,一面是虛幻,趙博扎實的學院寫實功底讓他自由地將現實與虛構在同一畫面中並置,由具象描繪作為切入點,最終衍生出一片非現實的暗藏著矛盾與沖突,看似和諧其實並不協調的視覺圖景。他用他的畫筆譜寫出一部視覺圖像上的“百年孤獨”,畫面中的節奏與旋律最後達成整體的和諧,畫面中的每一個點,線,面或者不同色塊最後形成的整體畫面最終都表現著藝術家本人對於生命狀態下產生的意識形態所賦予的含義。他不停止的思考,他對待生活的誠實,最終沒有使他陷入概念化的程式之中,並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找到一個發人深省的美麗新世界。

 

荀貴品(1985-)

毛旭輝的學生之一,1985年生於雲南,畢業於雲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荀貴品采用色點造型的方式將日光普照下雲南這塊土地上的鄉村景象加以描繪。他將這些平常的鄉村景象經過自己的視覺認知進行篩選,最後用色塊抽象概括於他的畫面之中,形成一種撲朔離迷,幻化繽紛的視覺觀感。在毛旭輝的學生中,他應該是最勤奮的,他虔誠地將自己對於自然生命的直接感知具體地描繪於畫布之上。那些不起眼的鄉村紅土地,菜園子,核桃樹,隨處遊蕩的公雞們都樸實地存在於荀貴品絢爛的畫面上。他用色塊對於畫面中光線的表現受印象派的影響,有些作品,我們看不到光線來自何處,卻覺得他的畫面每一處都灑滿了光。他把他的創作完完全全交給了自然,交給了從小伴他成長的雲南大山,那裡的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片紅土都成為他最直接的靈感來源。正如荀貴品自己所說:“我的土地就是畫布。我希望能和花草樹木交流成為泥土裡的一棵種子,融入大地的懷抱。在不斷地內化與自省中感悟自然哲學精神。自然是可葬身之地,任何一處都將是生命最好的歸宿和精神家園。”

 

鞠方(1985-)

生於1985年的鞠方畢業於沈陽大學油畫專業。他的作品視覺呈現上很容易讓人用“抽象”一詞做一個最為簡單的描述。有意思的是,藝術家本人從不認為自己的作品是抽象繪畫。藝術家在作畫前常常需要三角函數或是簡單的一些幾何圖像的計算,這往往決定了之後畫面中每一條線,每個色塊的具體位置。最初的創作由畫一本書開始,他對於書的描繪承載了他本人對於生活或是人生的最直接體驗。在他重復的一遍又一遍的勞作之中,無數條不同顏色的直線組成了面,通過其中的微小差別去塑造每本書中頁與頁之間縫隙產生的空間感。他迷戀於視覺上這樣的感覺,畫面中極為微妙的產生空間感的那根“線”背後付出了藝術家極大的專注與努力。這一頁一頁的沒有文字,被藝術家主觀選取不同顏色來描繪的書最後被極簡化,用抽象的視覺形式傳達出來,畫面顏色的選擇也被他嚴格地控製在同一明度之下。抽象之後即為具象,在藝術家的畫面中不存在絕對的抽象,也不存在絕對的具象。抽象還是具象?取決於每個不同的觀眾觀看他畫面的角度。鞠方的繪畫語言構成建立在極其理性的數學化的精確計算之下,最終以書為載體,記錄他對於生活的感性化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