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免成

2024.01.06 - 02.24

索卡艺术荣幸宣布,将于2024年1月6日呈现赵梦个展:“大器免成”,本次展览由赵健彤策划,呈现艺术家近年来探索多种媒介所进行的艺术实践,包含陶瓷雕塑、绘画、陶瓷装置作品二十余件。作品兼具当代的意象和传统的气韵,展现了对当代陶瓷领域的创新与延伸。展览将于1月6日下午4时开幕,展期持续至2月24日。

 

活跃于国际舞台的艺术家赵梦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且是第一位获得意大利法恩扎陶艺艺术大奖赛金奖的艺术家。他积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21世纪传承与发展,是首位作品被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永久典藏的华人艺术家,也被瑞士苏黎世莱特伯格博物馆(Rietberg Museum of Zürich )、美国辛辛纳提美术馆(Cincinnati Art Museum)和韩国首尔当代陶艺博物馆(Contemporary Ceramic Museum of Seoul)等典藏。由于陶瓷这一古老材质本身对于技术的要求极高,所以一般的美术史学者很难深入了解和研究。赵梦经过长期研究和创新实践成功将陶瓷作为艺术媒介融入当代艺术。2019年10月哈佛大学以艺术家赵梦与当代陶瓷艺术主题,举办了中国当代陶艺周《火梦》(Fire Dream),其内容包括艺术家个展和陶瓷艺术讲座和艺术专著,对媒介与物质、历史和传统、以及当代艺术如何与中国千年陶器传统互动等共同进行探讨与研究。也开启了一个国际思考性的对话:关于不断变化的陶瓷成形概念可能性的讨论,更重要的是重温中国陶瓷从传统工艺向现代艺术媒介转型时代的历史意义。也是第一位获此学术成就的中国艺术家。

 

赵梦在不抛弃传统文脉的基础上,探索了陶瓷在当代语境中的生长方式。赵梦的作品不可能被复制和大量生产,每件作品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灵魂,究其根本源于其独特的烧制工艺、双手造型的艰难以及漫长的制作周期。作品的独特必来自于创作与思想的自由,哈佛大学汪悦进教授指出,漫长的延续性并不意味着厚重可敬的历史遗产必然转化为持续的创造力。在这样的创新困境中,赵梦始终没有放弃挖掘古老材质的巨大潜力,从而创作出了既突破传统束缚又饱含古典智慧的作品。

 

赵梦一直试图用陶瓷书写中国哲学思想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本次展览的主题“大器免成”出自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书中有言“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方则有隅,而曰大方则无棱隅;器必有形,而曰大器无形体。正如赵梦将陶艺实践提升到了工艺领域之外,探索了陶土材料上丰富的可能性。早期赵梦在陶瓷作品表达中受到了器形的约束,怎样去展现更高维度的水这个升维概念问题一直困惑着赵梦,直至站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巨大的太湖石面前他意识到,实际上太湖石就是水和石头的关系在时间中一个瞬间的凝固,彼时的场域与气势形成的形态被记录了下来。赵梦找到了他的思想载体—人文贡石。

 

千万年间水与石的交流被挖掘出并投射意向使之成为审美对象,自九世纪以来文人石便在中国成为文人雅士魅力永恒的东方经典美学和视觉实践。文人石建立在众所周知的自然虚构之上,人为和艺术加工处理被尽可能隐藏起来。赏石的愉悦主要来自对其似真似幻的感受,即赋予其类似主体而绝非本体的想象。到了十一世纪,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痛苦得意识到人文石的自然形态掩盖了其背后密集的劳动操作。然而数百年来欣赏文人石的审美实践已经在社会阶层中凝固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实践,直至今日欣赏文人石的文化仍建立在对其浑然天成的虚构叙事之上,文化把自己伪装成自然。而赵梦用陶瓷实践戳破了文人石的天然虚构从而引发对传统文化停滞发展的思考。

 

他在回归传统形式的同时突破媒介的界限,他的作品始终保持一种感性、富有张力而不断变化的状态,这种状态是返璞归真的。陶瓷艺术家和自然是平等的,他们不会妄图主宰自己的媒介,作品一旦被放入窑内,可以被掌控的那部分就结束了,烧制过程将决定作品的最终结果,这种根本上的不确定性就是与未知对抗。陶瓷艺术是由粘土、火、造型和釉面的综合媒介所构成的抽象艺术。赵梦不追求传统陶瓷所定义的精美无暇,而是将融合稻草和宣纸的陶瓷幻化成石头,自然的肌理经过火焰的雕琢生长出天地气象。与传统瓷器脱离自然的脆弱相比,赵梦的雕塑多了生命的诚实与厚重。

 

赵梦是一位学术型的艺术家,他巧妙且严谨得运用材料特性去构建心目中的贡石山水。无论是用自制油烟墨以达到宿墨的表象制造出起伏的水墨意境,抑或是在驱动张力与水共同作用画面可视化流动的瞬间,粘土在火焰中实现光学的变化,稻草和宣纸烧制氧化后化为不同形式的灰烬,都如同一场实验室中经过精密测算的视觉盛宴。他意识到虽然陶瓷材料学并不直接属于以自由创作为主导的视觉艺术领域,但在对陶瓷艺术认知的意义上,对二十一世纪中国陶瓷从传统工艺向现代艺术媒介转型的时代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赵梦通过对材料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开拓了当代艺术的已知边界。科技延伸了人们的观感,人类创造出的科技看似冰冷,但恰恰在跟文化结合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最温情的一面。

 

“人文贡石”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符号,赵梦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遵从“道法自然”的哲理,解读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的精髓和在东西方哲学、历史、社会学等多个层面的解读可能性,为古老的文人精神增添多元复合的现代译本。赵梦用水墨描述陶瓷的方式如同一场古代与当代的奇妙相遇、一段东方的古老哲学与当代艺术对话、一种人文与自然的彻底融合。对于赵梦而言,人文贡石象征着物质世界的缩影。他使用多种媒介进行的艺术实践均诞生于雕塑之间,他用水墨的形式概括稻草与宣纸在粘土中去物质化的自然肌理,把心中陶瓷沟壑间流动的山水显化呈现至观者眼前。跳出以个人为边界的牢笼,去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质之间、人与生态之间的情态和共鸣。去感受宇宙洪荒,万物变迁。在无常的循环毁灭重生中,感悟物我两忘的境界。

 

稻草和宣纸以另一种方式回到宣纸上,完成了一个哲学上的循环。从稻草开始,到稻草结束。稻草才是这部媒介驱动戏剧的真正主角。火作为破坏者把植物摧毁成灰烬混合掩埋在粘土里,物质的重逢是这场演出的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