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 ‧ 漫 - 刘庆和、陈淑霞双个展
2019.05.11 - 06.23
索卡藝術 ‧ 臺北
二〇一九年五月索卡艺术‧台北非常荣幸邀请到艺术家刘庆和与陈淑霞举办「浸‧漫—刘庆和、陈淑霞双个展」。本次双个展可说是北京索卡于同年三月的联展「学院的力量」所泛起的荡漾余波。刘庆和与陈淑霞老师除了自身创作不辍,也同时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在艺界杏坛耕耘多年,造福莘莘学子,为培养未来优秀的年轻艺术家而努力。因此索卡特别将这对学艺界的佳偶首次邀请至台北,展出两位从二〇〇六年至今的作品,呈现近十年来两位中国当代艺术举足轻重的学院代表,在艺术创作上对于日常生活更加深刻、内省的观照。
关于「浸‧漫」
「浸‧漫」可以理解为「沉浸」和「漫延」。沉浸,当墨色沉浸在纸的纤维里的时候,纸就成了包容以及承受的载体,宣泄和释放的情怀在水墨的仪式感上找到理由。漫延,却是完全另外一种感觉。从漫无边界到对形的主动遏制,都体现出了思绪的界痕和思域的无疆。无论是浸抑或漫,这两者能表达出哪些含义,都是在时间的长度里追求永恒的主题。在这里,画面也许就是一瞬间的定格,但却是多重思考的见证。画面所显现出来的方向,可能带给观者各自的遐思和空间,不是刻意的营造,是无意间意会了自己潜在内心的感触而有感而发罢了。
— 刘庆和、陈淑霞
揉杂中西艺术精神
刘庆和与陈淑霞为改革开放后重要的艺术家代表人物,刘庆和使用彩墨作画,而陈淑霞多使用油彩创作,两位艺术家作品的媒材一中一西,看似截然不同,但却都具有西方艺术的创新精神以及东方传统艺术的平静气质。两人皆凭借对艺术丰沛的热忱与不断地探求,从生活经验与自我本心出发,在经年累月地沉淀、思考、内化后,再透过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表达,捕捉瞬间的感受转化为永恒的画面,为这个时代留下最贴近日常生活的纯粹情感与况味。如此不铺张不张扬的艺术性格,让他们的作品散发出暧暧含光,不约而同彰显出中国文化的传统底蕴以及当代艺术的探求精神。
浸游自然
刘庆和长久以来致力于当代水墨语言的运用与探索各种表达的可能性,创作出性格鲜明、内敛成熟的独特表现风格,是中国当代水墨的践行者。曾是「都市水墨」的无可取代的要角,作品描绘出当时都市人们对于宏大命题和沉重历史的厌倦与无奈,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新文化现象具有昭示性意义。
近年来,他的艺术逐渐回望自身,专注于返归自然与内心当下的感触,将当代水墨带向更具精神性的所在。作品母题仍旧以人物为主,但却将人物置于自然场景之中,如《水漫》、《三伏》、《六味》、《安踏》等。墨色沉浸在纸的纤维里,宽容地任其恣意流淌,在色与色相互交融叠加中,展现彩墨渲染所营造出的自然空间深度与层次。纤细的墨线勾勒出于山石草木间踏青、溪水湖畔戏水的女性,看似悠闲自得,实则不如理想中的那般健康、活泼、舒坦,而是带有某种阴郁、不安、迷茫的性格。如静电般根根分明的发丝、微锁的眉头、迷茫的眼神、下坠的嘴角,是刘庆和人物作品中独有的特色,传递一种忧郁不安的信息,象征着现代人对于生活环境的「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一词意旨人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人的心理与身体处于混乱,但并没有明显的病理特征。画中人物虽优游沉浸于自然之中,但心里却非真正的安定踏实,或许这就是刘庆和更加关注人与自然间微妙关系后的体悟。他以充满朴素、含蓄、节制的水墨语言,以及内省式的自我探求方式,在画布上留下对于人于自然间暂下的注解。
静漫生活
陈淑霞的作品和她本人一样,流露出一种宁静安详、温文尔雅的恬淡气质。即使是表现简单的日常静物,她也只使用最纯粹的色彩、线条与质感变化来表达。一九八〇年代末,她创作过一系列以花为题材的静物绘画,并于九〇年代初参与两档重要的展览,即一九九〇年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女画家的世界」与一九九一年的「新生代艺术展」,这两档展览奠定了她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地位,也确立她未来的艺术探索方向。在上世纪中国当代美术史的进程中,陈淑霞的作品体现了当时女性艺术的崛起和新生代的亮相,告别一个表现激情和倾诉忧患意识的八十年代,转而走向一个关注日常生活、表达细腻丰富内心世界的九十时代。
她近年的作品风格更趋向空灵写意的境界。本次展出作品除了《植》较贴近传统静物绘画的风格,二〇〇八年一系列以单一色彩作为主体的静物创作,如《北斗》、《三果》、《湖蓝》等,与二〇一五年将正方形画布旋转四十五度系列作品如《冷绿》、《肆》、《+》,皆以单纯的颜色漫延整张画布,并于参差不齐的边界,以类似纸张随岁月泛黄的痕迹或是经燃烧后的焦边画上形的休止,体现她在日常生活中思绪的界痕与思域的无疆。在平静、优雅又富有禅意的画面中,无过多的繁杂装饰,有的仅是幽幽隐没于色彩中的日常静物,跳脱具象所能传达的表面,用最质朴简约的艺术语言,传达生活中更深层内敛的真实情感,将刹那间内心的感触化为永恒的记忆。
刘庆和的彩墨作品是「浸」的载体,而陈淑霞的油彩创作是「漫」的延伸,皆是艺术家用心体悟生活,经过自我思考的反覆辩证过程,并用其最精湛的艺术技法与巧思,以揉杂中西艺术精神的态度,来探讨亘古绵长的时间中,那瞬间的感悟,并将其化为永恒,值得观者佐一壶好茶,细品当中的哲思与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