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寒
2014.06.14 - 07.27
索卡艺术.北京
本次学术展览,从四个方面对当代艺术展开一个完整的思考:第一,从现代性的哲学问题,即波德莱尔所言的短暂无常与永恒持久的现代性生活的双重性出发,讨论能否以“自然”作为中介,来连接有限与无限?第二,从现代艺术史重写的层面反思西方现代性“形式语言”与“概念艺术”的对立困境,寻找与自然性相关的第三条道路。第三,挖掘中国传统空寒山水画所可能具有的现代潜能,针对中国当前的现实生活,在与西方风景画内在对话之后,重新打开“虚托邦”。第四,本次展览的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的具体实践已经对上述问题有所回应,也愿意一道来参与一次美丽的冒险,以尝试打开新艺术的可能方向。
1,庄子在《逍遥游》中奠立了空寒的神奇想象,也深深影响了中国后来的诗歌与绘画,打开了一个“虚托邦”的所在:“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六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是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空寒”之为意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之最高境界,这尤其体现为水墨山水画的《雪景图》与《寒林图》上,空寒的山水画含蓄传达了“澡雪精神”所打开的虚托邦。这个荒寒寂寂,高古空灵的意境,也是中国文化生命心性的隐密宗教,也是诗人苏轼所言的“四时常见雪肌肤!”这是心身之“净化”的潜在仪式。
2,为何以“空寒”的意境为主题?这是直接针对当代社会太热太躁与太消耗太浪费的倾向,针对笼罩中国天空与大地的雾霾。以“寒”给“热”降温,以“空”救治消耗与浪费!中国当代生活缺乏精神品质,需要极寒极空灵之诗性来平衡与调节,从“冷”到“凉”再到“寒”,空灵的雪之意可以安息我们躁动的心神。
3,本次展览从学术上展开“风景画“与”山水画“的内在对话——这个“对话”也是“对画”!水墨性与油画性的“对画”!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对话”!试图把水墨性及其精神,与西方的风景画及其后来的抽象进程,以画家的作品以及严谨地探索,展开深入的对话。当代中国艺术需要贡献出一种新的来自文化内在性创造转化的语言,《空寒》的展览也是对我们之前《虚薄》与《虚白》两次展览的进一步推进,“无维度的艺术”通过空寒的视觉感知语言得以体现出来,纯净我们的心魂!并且形成新的感知世界的语言模式。本次展览试图以雪之意,重新发现余化的水墨性(i-Inkness),打开未来的远景。
4,参展艺术家们对空寒的感受以及绘画语言的视觉表现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呈现,有着对虚化自然的独特发现,从自然界的自然性,到文化记忆的自然性,到抽象性的自然,从虚像化的自然到虚薄的自然,圣洁的自然以及空灵的自然,等等,并试图想象一种“虚托邦”(chora-topia)的可能性,不同于西方的“乌托邦”(U-tpos)与“异托邦”(Hetero-topos),打开一个虚化的“之间”,保持自身与他者之间的过渡生发状态。
5,围绕空寒的展览主题,参展艺术家都有着自己独立的风格语言与想象方式。具体而言,王劼音:生拙淡雅的山水余音,是积素之化,有着“爱以闲谈而消永昼”的素淡韵致。梁铨:抽象的自然性与虚淡的余味,茶香袭人。洪凌:自然的自然性与心灵的默会,雪香盈心。曹吉冈:自然情调的墨化与余哀的默化,墨染的幽谷与化石为雪。沈勤:自然的庭院与梦游的余地,有着晚来天欲雪的诗意。陈峰:自然的文化记忆与丘壑的余象,让我们以澡雪洗心。刘国夫:自然的精魂与余象的精灵,这是凝白的气骨。许华新:空寒如玉的高洁质地,变水为玉的高寒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