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双生 - 第十一届索卡好样青年艺术家联展

2018.06.02 - 07.08

索卡艺术·台南

水产出生命,而泥土撑起生活。

 

如果「光」是艺术的终极表现形式,那么或许我们可说,泥与水是深植于内里,流动于记忆,孕育与巩固着人性对于美的追求。索卡艺术自1992年至今已走过26年岁月,一直尝试发掘新一代具独创性的艺术家,并致力于推广亚洲当代艺术,〈索卡好样青年艺术家联展〉也由2008年起,陆续与许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合作,至今已迈入第十一届,其中获选参展的艺术家在创作领域上皆获得多方肯定。期望藉每年的征件,深耕台湾艺术市场,并提供热爱艺术创作的青年一个接轨国际的舞台。本届获选名单为:方信普、宋文心、陶纲、游金、蔡镇泽、龚宝棱(依姓名笔划排列)。

 

本次联展的主题源于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男主角贾宝玉的经典对白「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作的骨肉。」贾宝玉将自己比喻作浊臭的污泥,对比女性纯净、透明且捉摸不定的形象。但在性别之外、浊清之间,确实有着在两种状态中,截然不同的艺术风貌。如无这些互相碰撞,也就不会有所谓的浊与清、男与女、古典与现代之分。正如同陶纲认为所有人类都必须面对喜怒哀乐与美丑善恶,但在现实中并没有绝对的美好与丑恶的分界,所有的好与坏、对与错、快乐与悲伤,如何存在于人心中都是非常模糊的状态。他以日常生活所见之景物融入作品,搭配黑、灰、白色调去塑造幽微宁静的气氛,表现出隐藏于生活表象之下,人与人之间疏离与孤独,画面中小小的人物虽然形影并不孤单,但却都像迷了路一般的无所归依,恬静的桃花源也许早已经被尘世间的泥沙掩盖,不复存在。


藉由生活周遭景物来比喻艺术家的内心,蔡镇泽也选择了人们习以为常城市角落,用较抽象的手法描绘潜伏在你我生活中的阴翳与黑暗。题材多采用植物的意象,表现生命的繁杂与无常,身处信息大量且快速的生活,如入丛林般,令人迷失方向。另一方面,在节奏快速的都市里,植物也像是催化了都市里的时间,缓缓的让阳光重迭,甚至拉长了空气,腐蚀了铁网,钻破了斑驳的墙壁,隐射现代人对生活与社会的麻目之心。

 

龚宝棱的作品也试图在纪录一种模糊的地带,画面运用大量的白色,像是画布的白、打底剂的白、颜料的白、抑或是展场墙面的白,去延伸出更多层次的空间关系,并在白与白之间加上鲜艳的、饱和的、流动的色块去标示出无法被轻易定位的空间,引领观者沿着线条过渡到另一层的空间之中,甚至跨域单一画布,将空间的边线无限延伸,不再单以画布内的样貌给出叙事,取而代之的是由内与外彼此参照建构出的阅读方式。

 

宋文心则是直接将画布当成一个可乘载情绪与故事的空间,画布对她来说就像是一座公园,能在里面随心散步,与自己对话。他将琐碎的片刻记忆悉心收集,等待偶有一天回忆如湖水般被轻轻触及,扩散成轻盈又透明涟漪,再去看看在心中那个曾经乘载过感情和记忆的地方,就会发现原来它一直都还留在那里,没有消失。其作品中描绘互相拥抱的人们,并抽离了实体的物与物的边界线,仅剩下相互交融的色块,笔刷流动的线条将力量延伸到两个端点,似乎也暗示着拥抱蕴含着更深层的意义,是远远超过身体之上的心灵的契合。

 

方信普以树脂、压克力颜料为主要媒材,勾勒出一幅幅有如大理石纹路的画作,进而透过精准规划的裁切、组合等工法,将多幅画作拼接成不同的几何图形,大理石纹路诉说着人生经历,每道拼接如人生旅途留下的痕迹,以精准的创作语汇呈现感性之美,并试图透过作品拼接、视觉角度、流动笔触,挑战人类的惯性思维。

 

人与人在的泥与水之间纠结、并存甚至到共生的现代,对于艺术家游金来说是充斥着绝望与颓废的时代,作品呈现一帧帧扭曲的肖像,意图预测人类形象在未来会是什么模样。藉由写实油画再现被photoshop编辑处理过的随机人物,这些扭曲、溶解、变形的图像也象征着现今人们生活在一个失去独特人格、变得愈来愈像人工产品的世界里。即便如此,却仍然挣扎地从全球化的生活中逃脱、努力维持形象、找寻生活中的美好诗意,并且坚强奋斗像个孤独的领航员,直到世界的尽头。

 

索卡艺术将于2018年6月02日至7月8日间带来《泥水双生》第十一届索卡好样青年艺术家联展,期望能带领观者从六位获选艺术家的作品中看见更丰富的艺术创作思维,索卡艺术也秉持着多元与创新的意识期盼能赋予在地生根的艺术更丰沛、更符合社会脉动的生命力,而今我们终能够欣赏这座用横贯、纵垂的价值梁柱所筑起的「泥水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