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索卡艺术负责人萧富元:23年,透过索卡这扇窗能看到窗外风景

2015-08-01

(来源:《当代艺术新闻》2015年 八月号 No.127)


罐人物专访 索卡艺术萧富元


23年,透过索卡这扇窗能看到窗外风景

郑乃铭 / 台北专访


索卡艺术,今年迈入第23年。这家画廊是最早进入中国画廊市场,也是最早启动策展人机制进入画廊;更是最早投入亚洲当代艺术整合的画廊代表。《当代艺术新闻》藉着台北索卡新馆开幕专访萧富元先生,请他分享23年私人画廊如何寻找春天、又是如何面对爆冷。


郑乃铭:23年,您觉得;索卡最成功的地方在哪里?


萧富元:基本上,索卡的人,都不是那种很会「卖」的人。我指的意思是,就是站在前台工作、很能够销售的人。索卡的人,都很内向,都不属于那种很主动的人。但是,索卡的人,对艺术的本质性都具备有极高的敏感度,也勇于去冒险。也就是说,或许对人的主动性并没有那么积极主动,可是对于所认定的艺术本质,我们则有勇往直前、努力去尝试的冒险心。这一点,应该是很不同的。


郑乃铭:对艺术的本质性都具备高度敏感性与冒险心。所以,当大陆的画廊市场尚未有格局时,您就已经将索卡触角伸展到北京…?如果我没有记错,您应该也是最早画廊投入亚洲艺术整合概念、最早启动策展人机制进画廊的一位!


萧富元:对。索卡是在1992年在台南创设,2001年,我到北京设置索卡,那个时候北京的画廊环境,就像你所讲的;确实还没有出现气候,甚至画廊根本很少。我记得,只有四合苑、红门两家,而且都还是属于外国人到北京设置的画廊。2003年,索卡就在韩国设置办事处。2005年画廊搬到新的地方,接着2007年我们就开始着手对东南亚艺术的研究与引荐;同年台北的空间也设置。确实就像你所说,索卡的确是最早开始进行亚洲当代艺术的整合事务,并且对于策展人机制;从北京到台北,都是最早开始引进到画廊的。


640-4.jpeg


郑乃铭:03年设韩国办事处、07年着手引荐东南亚艺术。这当中,你甚且也都在接触日本方面的当代艺术,您是如何状态之下开启这样一份跨区域的艺术整合事务呢?


萧富元: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好的艺术品,不论古今中外都有其价值性。但是,有些艺术品确实会出现过度被夸大其所谓价值性,进而造成这类的艺术在市场有过高的价格。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好艺术家作品却因为没有被发掘、被适度给予机会,使得这样的作品在市场表现上就会出现价格偏低。或许就是因为经营画廊的时间长,多少也会养成我对艺术品多方面的接触,我认为;亚洲艺术的整合是一种必然会发生的现象,从区域到跨区域,艺术家的作品会超越区域的限制,通过艺术来完成一种相互认识的绝对性。而这样的认识,也会是文化与文化相互交流的一种途径。


郑乃铭:东南亚当代艺术的发展,似乎又与日韩当代有显著不同。再到后来,东南亚当代艺术方面,也并非是您的画廊主力。您在这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样的不同吗?


萧富元:一开始接触东南亚方面的艺术,主要是得力于姚谦的带领。他相当早就对东南亚艺术产生兴趣,只是,姚谦所碰的东南亚方面的艺术比较着重在东南亚老油画部分,他对于当代并没有接触。我跟他提到,索卡想要进一步了解东南亚方面的当代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由于,当时东南亚艺术方面的拍卖市场还是以新加坡为主要中心。姚谦于是很热心介绍当时在新加坡的国际拍卖公司东南亚艺术方面的专家让我认识,让我从这里开始有了概念性的接触。我记得,那个时候姚谦还陪我造访很多的城市,我们拜访很多位当代的东南亚艺术家,然后再从这当中选出喜欢及适合的艺术家,在北京与台北(2008年)推出第一个关于东南亚当代艺术家的群展。这个展览确实拉起了讨论及注意的议题。但也如你所讲,在这过程里面,我的确遭遇一些过去没有遇到的问题。在那个时期,东南亚艺术家由于没有和画廊合作的经验,本来就比较缺少规范,原本讲好的事情,到了事头上;都会出现变量。三个月;三种画价,这样的情况,确实会令人有一种不知该如何去因应的感受。…这样的情况多了,当然也会让我慢慢去调整这块的合作方式,主力也就不会落在东南亚当代艺术环节上。


郑乃铭:可是,您似乎还是对东南亚当代艺术未来发展,有很乐观的看法。对吗?


萧富元:是。从最近的市场发展情况来研判,我觉得,东南亚当代艺术还是有非常好的未来性,尤其现在欧洲市场对于东南亚当代艺术也发生兴趣,在很多展览、拍卖…等等场合上,都可以看到东南亚当代艺术家表现的机会,市场的反应也都很好。我认为,东南亚当代艺术的发生背景,因为国家多、而且受西方殖民的比率偏高,这多少使得东南亚国家在接受西化的程度上偏早,如此的接点很容易与西方环境产生接口。我相信,这个基础点会使得东南亚当代艺术未来发展不会太差。只是,东南亚当代艺术普遍好的艺术家并不多,能够留下来的经典会集中到老的艺术家作品身上。


郑乃铭:华人艺术市场的变化最大,您怎么看呢?


萧富元:华人艺术市场指的当然还是以大陆为主要中心,在早期大陆确实还没有那么明显出现艺术市场。03年环境开始酝酿,接着就可以看到画廊不断的设置,大家都想赚钱,尤其是在03-06年之间,艺术品是50倍的增涨,在当时艺术简直比卖毒品还要赚钱。最重要的是,它还不违法!05年的时候,由西方来做为引导,整个市场都布好了局,艺术家的作品成为炒作的对象,这样的情况无疑是加速华人艺术市场的泡沫化。我记得,在07年下半年,就已经感受到作品是卖不动,我那个时候就觉得,就算这个市场没有金融风暴,也会加速泡沫破灭的情形。08年,确实整体的艺术市场就出现极大的崩溃。说个小故事让你听。在90年代,根本没有所谓四大天王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艺术家最当红的是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尚扬…这些人。尤其,罗中立是这当中最贵的。我们后来称的四大天王,最早出现的是在05年台湾的随缘艺术中心。一万美金,都能买到10张的张晓刚。这就有点像台湾92、93年,沈哲哉的油画;我买的时候一号4千台币,到我转手出去的时候,已经是4万5千台币。92年卖掉一件台湾的杨三郎油画,可到大陆买30件当代艺术作品。仔细回想,台湾曾经走过的艺术市场变化,与大陆艺术市场是相同的。


郑乃铭:索卡,已经有23年的时间。您的画廊给外界的感觉,一直都有自己的节奏与性格,而您也不特别在意外界是如何看法。谈谈对索卡性格与定位,好吗?


萧富元:(笑)。确实是如此。索卡与我自己,都不是喜欢人云亦云那一套。我这么说吧!你有看过老鹰是伙着一块飞的吗?在大自然界当中,老鹰;永远是单飞。我常常这样告诉自己,我有自己的北极星,也就是说;对于画廊的想法,我确实有自己的规范。我将索卡的运营性格是定位在以广义的东方精神为主轴,也就是我们所选择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的精神是具备东方思维;有自己的文化底蕴。或许艺术的表现并非全然东方,但是,创作的精神本质是源自于东方。例如,林风眠。从某个角度来看,当然,一个画廊选择比较贴近于西方主流的艺术家或艺术品,这或许应当是一条康庄大道,到底;欧美在整个当代艺术发展上,是掌握有发言权的地区。可是,如果说;索卡选择的是一条羊肠小道,那并非我们不能到达目标或到达不了我们所设定的理想,充其量是;我们会慢一些罢了!我始终不喜欢当别人的附庸。比如,现在索卡在三个城市的运营方向,台北索卡以80%为本土;北京索卡一年有6个展,5个是大陆艺术家、1个是台湾艺术家;台南索卡则是在台湾、大陆与海外各占3分之1。从这个基础来作为设想,当我们在为索卡的艺术家寻求国际展览规划同时,我们也会特别在乎对方的美术馆或合作单位是否也和我们一样懂得尊重东方文化思维。


640-5.jpeg


郑乃铭:您指的是…?


萧富元:我以跟索卡合作已有16年历史的洪凌来说。2015年12月,洪凌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及北京故宫建福宫同时以展览,这也是建福宫首度展出油画家作品。2016年7月,则会在伦敦亚非学院美术馆有个展览,这个展览的策展人是一位汉学家,整个展览最有意思的方式在,这个展览将会在同年9月5-7日召开以洪凌与中国山水为题的学术研讨会,与此同时,16位不同地区的学者专家必须在一年时间内交出一篇英文论文,这些论文我们也已经确定将交由香港大学出版、发表。接着,同年,9月24日起,洪凌的展览会到爱尔兰都柏林ChesterBeatty Library,展览将会持续到2017年4月。这个馆曾在2002年获选欧洲最好的博物馆,也是对于东方文化有相当了解的一个博物馆。


郑乃铭:谈谈您如何选择合作的艺术家?


萧富元:索卡合作的艺术家并不算多,洪凌、毛旭辉、赵博;台湾则是你也相当熟悉的席时斌。我选择的艺术家基本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喜欢交际的艺术家。二是;得要忠于自己的艺术家。我认为,一位艺术家如果能够忠于自己的原初,那么就能对自己的创作负责。而也因为做的艺术家不多,画廊才能够带着艺术家往更深化的程度发展,对于艺术家的发展规划能够有所着力,对于收藏家也能有个最好的反馈。


郑乃铭:这几个月台湾画廊与艺术家合作间似乎有些立场与价值认定不同看法,您是一位资深画廊负责人,您如何看画廊与艺术家间的互助关系?


萧富元:艺术家与画廊关系,不就像男女朋友、夫妻间的关系吗?怎可能不吵架啦!意见有分歧,就得要想办法去化解与取得理解。我个人觉得,画廊应该要想办法让艺术家能够对于目标;也就是画廊所规划的目标或者是双方所认定的目标,一定要让艺术家看得到或者清楚了解。比如说,画廊对于艺术家作品价格的调整,应该是有完整的制度,而不是有所谓不合理的调涨。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出现浮动,这往往都会发生在拍卖市场上,但画廊不应当将这种炒价的行为视为作品调整的指标,因为,拍卖市场的价格并不能拿来做为画廊调整艺术家作品价格的标准。艺术家真正的场域,应该还是要放在展览上,并非是在拍场上将作品价格炒高来作为个人身价的方向球。


郑乃铭:这次台北新址的开幕展【世界之窗-亚洲新趋势】,可以说是索卡画廊回顾与前瞻的呈现。亚洲化,这几年也是市场极为关注的议题,但今年春季香港佳士得拍卖之后,也引来所谓去中国化之嫌的说法。您向来对于亚洲整体市场发展相当深入,怎么看这个事呢?


萧富元:我一点都不认为香港佳士得有这个意思呀!坦白说,中国现在的艺术环境太敏感。敏感;起因于艺术环境不好、市场差,当代的市场根本就起不来,高单价的艺术完全没有起来的迹象,都只是一些中低价位的作品,你想想;面对这样的市场,你怎能不敏感呢?可是,拍卖公司与画廊的商业结构本来就不同。拍卖公司得不断去寻找或激发出新的题材(话题),只有新的;才能有话题去炒作。以目前来说,欧美的美术馆体系或是拍卖场,对于日韩物派、极简的艺术格外有兴趣,甚至欧美的博物馆也都在展览的设计方向上,开始加入对于东方素材与话题的研究和开拓,这是个点;拍卖公司本来就擅长将一个点炒到高点上,这与画廊一步步去推展的作为是很大不同。另外,以目前东南亚经济不错的情况来说,印尼的藏家逐渐开始在拍场上有较大动作投入,这都加速印尼艺术家在市场受到关注的推力。艺术市场其实是个生态链,不是只有单方的市场好就足够,拍卖市场显影的是环境的事实、画廊则是为艺术的深化价值来做铺陈,这两者都是该受到正视的。我个人预估,今年下半年的整体的市场不会输给上半年,尤其是中国艺术品部分,今年上半年已经到了谷底,触底;当然就会反弹。三年后,中国艺术市场会是另一番荣景。


郑乃铭:最后,再问个问题。您是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创始人之一,但现在中国艺博会简直是百花争鸣。您如何看中国艺博会下个走势呢?


萧富元:动机、初衷,真的很不同。当初,我加入创办艺博会,原因在于中国当年的环境欠缺艺博会推涌,当时是认为中国没有所谓的画廊博览会,如果能够有这样的平台,可以让画廊产业有个导向正常的未来。现在呢?则是处处可发现都是想赚钱的博览会,比起当年真是不能相较。而坦白说,现在的环境较诸于十几二十年前的中国环境,现在市场多么的繁荣、自由与开放,艺术与艺术相互间交流太通畅与方便,因此,那么多的艺术博览会;被真正需求的价值性,确实有必要重新检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