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初心不变,归来仍是少年" - 伍礼个展在北京索卡画廊开幕 | 艺术中国
2018-09-06
(来源:艺术中国)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索卡画廊举办了一场名为:“光天化日”的展览,此次展览共展出艺术家伍礼作品25张,题材涉及人物、风景、植物等,使用材料有油画和水彩两种,这次展览的作品是艺术家对社会以及对其本人内心直观的映照,同时也是艺术家伍礼从2014年以来的艺术心路历程一次整体的回顾。
众所周知,从印象派开始,西方绘画开始从追索自然的轨迹中跳脱出来,艺术家的个人精神表现逐渐在画面中出现。艺术发展到今天,作品已经化为艺术家内在的一部分,是其内在心性的真实写照和外在延伸。它说画家之未说,唱画家之未唱,哭画家之未哭,怒画家之未怒。读懂这一点,也就读懂了每一位艺术家。艺术家的心性表达,来源于生活,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都倾注在画笔当中。
这次展览作品的艺术家者伍礼,就是这么一位用画笔记录生活感悟的人。从他2005年入京开始,十三年的生活磨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以本心为出发点,不断地对艺术进行探索。他说:“这些年里自己的艺术有过大概两三次面貌变化,痛苦有过,快乐也有过,但每一次的变化,自己对生活的认识都会不同,初心却从没有变。自己喜欢真实,创作的作品也都以“寻真”为出发点,而材料特质的表现不是自己追求的终极,它们都是自己驾驭的工具,帮助自己进行画意传达”。
这次展览的作品里描绘的有老人、有小孩、有母亲、有植物、有风景,这些不同维度的意象,有不同的生命坐标,伍礼用艺术赋予他们全新的精神面貌,他说:“这些在我看来,全部都像有血有肉的人一样,不管是真实的人,还是我画的桃子、竹笋,大自然将它们孕育出来,我们都要去用心体会,去表现他们本质的生命力”。我们观看他现场的作品,会发现其个性表现十分明显。颜色对比强烈,画面造型感突出,尤其是其铺排的笔触,一波三折,十分的夺人眼目。他坦言道:“这些所谓的‘个人痕迹’其实都是自己在社会中一步一步踏过来的脚步。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也对生活产生过迷茫,绘画的探索也有过瓶颈期,但是自己凭借着一股纯真的热爱,坚持走出了这些困境。”
在采访中他还谈到说:“我热爱生活的真,现代社会发展的太过迅速,科技给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我们眼睛所见到的一切事物,多被“科技化”了,失去第一生命形态的物质,遍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可以触动艺术家的心灵,但是却不能促进艺术家和原生自然界对话。科技,隔绝了这种联系,很多东西都失去了本来具有的独特面貌和气质,艺术家的工作,就是用画笔和用真心去重新把这种生活里被隐藏起来的真实,再次挖掘出来。
近些年资本运作下的艺术市场,让很多青年艺术家迷失了自我。科技加持下的艺术,创作多光彩炫目,它抛掉技法的磨练,缩短成熟的时间,一切来得好像就是这么理所当然,在传统与新科技之间的变幻里守住艺初心很难,就像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里说:“我们的文化对于电视认识论的适应非常彻底,我们已经完全接受了电视对于真理、知识和现实的定义”。但伍礼好像对此现象并不特别“感冒”,来京十几年,伍礼从宋庄最年轻的艺术家成长为人父,面对社会的喧闹,角色的转变反而让他变得更加沉稳踏实,对艺术的思考也更加深刻,他在作品里面尽力去描绘自然,追索生命,把画面张力做到极致。他还是像“来时的样子”,一如既往的忠于本心,忠于真实。
关于这次展览的艺术家伍礼,策展人邓彬彬对他有一个全面的概括和评价,他说:“从2005年离湘入京始,伍礼日复一日的在他北京东郊的工作室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极为古典的节奏规律的劳作着。和画面色彩刺激鲜艳、笔触激昂顿挫相比较,伍礼性格沉稳笃定,安安静静地遵循著自己朴素的内心,他每下一笔都铿锵有力,没有丝毫懈怠和回避,没有取巧更没有去追随潮流,他所有的养分都来自对周遭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对消瞬即逝的片段的敏锐捕捉,当然他也不断向艺术史上的中外大师学习,通过与古人对话校淮自己的位置。伍礼强调说他希望站在时代之外去看今天的艺术环境,和现在所处的时代保持距离,潮流是值得警惕的。但他同样把自己浸入到被描述对象的生活状态,或者反过来讲,因为这些自然世界和人物关系无法从他的生活状态中脱离,那是融入他血液和塑造他躯体的自然力量,如果他不去表现他们,带著深情去热爱他们,那绘画永远无法触及人类最高维度的精神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