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 可見的潛藏
2025.11.08 - 12.06
索卡藝術.臺北
如果觀看僅是表層的捕捉,為何能召喚未見的潛藏?
《horizon 可見的潛藏》這個展名,源自現象學對 「horizon(視域)」 的深刻詮釋——它並非外部的框架或終點,而是經驗得以生成與延展的開放條件。正如 胡塞爾(Edmund Husserl) 與 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所論,我們之所以能經驗「某物」或理解「存在」,是因為任何對象皆被置於更廣闊的背景脈絡之中。 「horizon」因此成為意義與感知的臨界場域,一種介於可見與不可見之間的顯現空間。
江淑筠以此概念為靈感,將繪畫轉化為一個不斷嚮外延展的動態現場:色彩的堆疊與留白交織出多重層次,每一道輪廓、每一塊色面皆為觀看的起點。當視線在畫面中移動,「看」不再是瞬間的動作,而是一種在時間中持續展開的經驗。觀者的身體位置、視線流動與感知節奏,皆參與了意義的共構——從繪畫的明暗、色彩、點、線、面,延伸至空間與整體面貌,畫面成為見證此刻視域生成的活生生場域。
創作如一場探索,幾何則是引領觀看的動態語言
對江淑筠而言,創作是一場深入曖昧與未被討論狀態的探索旅程。長期的習畫經驗與知識累積成為創作養分,促使她不斷反思繪畫在當代的意義與價值。她關注平面繪畫特有的觀看習慣,試圖回歸直覺、敏銳、純粹的感知能力。相較於製造更多圖像,她選擇離開敘事,以抽象的形構引領觀者「看見看本身」。
在她的作品中,「幾何」成為探索形狀、空間與比例內在規律的核心語言,並被轉化為一種動態的視覺語法。其價值不在於技巧的繁復精致,而在於它如何在創作過程中提供一種觀看的視角與方式,使作品的內在結構得以顯現,讓觀者能夠穿越表面,進入更深層的抽象空間。
抽象藝術的變幻莫測,帶來持續流動的開放性解讀——它不提供單一的觀看路徑,而是創造一個「觀看得以發生」的環境。當注視從個人情感投射轉嚮作品的內在邏輯與視覺節奏,藝術便不再是單純的表達,而自然成為一種可以被體驗的過程。觀看,即是作品成立的核心條件。
江淑筠試圖在作品內部與外部的結構中,察覺觀看的開放性,並思考觀者如何參與意義的生成。讓繪畫自身成為主角,讓「看」的行為成為作品欲傳遞的訊息——一種視覺的現在進行式。
關於藝術家
江淑筠 1997 年生於臺灣,現居臺北。 2023 年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班,2019 年畢業於該校美術學系。創作以平面繪畫、平面影像與空間裝置為主,關注人們慣習的觀看方式與視角,透過抽象幾何的形式詮釋繪畫的本質。在邊界、輪廓與框架的思辨中,重新審視我們如何觀看繪畫,以及如何理解被指劃出的范圍。
她曾於 2022 年舉辦首次個展《facade 立面 — 江淑筠個展》,並參與 2023 年「索卡好樣青年藝術家聯展」、2022 年也趣藝廊新銳藝術家徵選「Y.E.S. TAIWAN IX」聯展,以及德國 AKI Leipzig Prospect 空間展出。早期亦入選 「2019 臺灣當代一年展」 與 「兩岸大學生優秀美術作品暨藝術大講堂」 於廈門展出。
本展將展出江淑筠近年創作的數件抽象繪畫作品,反覆咀嚼「繪畫觀看」、「空間」與「意義創造」之間的羈絆與辯證關系。作品與觀者共同生成此刻的意義,邀請每一位走進展場的人,穿越畫面,進入視域的無盡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