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央 - 林葆靈個展
2018.10.20 - 12.02
索卡藝術.臺北
藝術之所以迷人,在於藝術家透過創作抒發內心的情感,觀者受到作品的感動,便是豐盈了心靈的渴望。隨著創作累積增長他的生命厚度,藝術家透過顏料的渲染,在幻想與幻影間,作品建構出不同環境下的夜晚光景,有湖泊的倒影、城市的映像和滿山的星斗銀河,對比人與自然的無常變化,都隨稀釋的壓克力與油畫顏料流淌與涂抹在藝術家的生命之中。
繼2016年的舞影零亂個展後林葆靈仍嘗試且延續深化其脈絡思維,這次的展覽主題也劃分出城市和自然為兩大別類,如所處的臺北城和行山、溯溪和雲海觀看體驗;色調除了延續的藍紫色渲染效果外,也加入了典雅的懷舊褐色調。視覺經驗上也著重扭曲變形的鏡像風景和刮除技、模糊的殘像效果,試圖營造層次更豐富的虛實感,從中再次感受生命的缺憾及完滿。林葆靈的創作一路從「藍紫色夜曲」、「宮廷光影」、「京都夜曲」、「南湖星空」、「泛黃夜曲」以至近來受大家喜愛和熱烈討論的「沒有名字的小家伙」立體化公仔製作,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呈現都是他單純而執著的生活記號。
《藍紫色夜曲》描繪夜晚是為了擁抱黑夜,也為了更懂得珍惜光。
藍與紫相間,彼此就成了一首夜的變奏曲,在這系列嘗試營造像是在水流沖擊下,空間景物扭曲變形產生更強的流動感。取材地點為西門町, 但以鏡像方式來呈現,探討被視為對立的事物一體兩面且暗喻表象常與真實相反。
《泛黃的夜》所有光鮮亮麗都敵不過時間,並且一去不復返。
保留一貫繪畫的流動、潑灑與渲染以及影像風格,宛如手洗照片泛黃褪色與斑駁抹去過艷的色彩,製造一種時空交錯感,畫中的光影明暗對比因整體泛黃的色調而減弱,攝影的底片漏光效果淡化消融了景物,如同不斷消逝中的人事物景。
《沒有名字的小家伙》為了開心而畫畫是喜歡畫畫,不開心還是想畫畫則是愛畫畫。
「沒有名字的小家伙」首度登場是在 2006 年為當時他在學院就讀創作的版畫作品(圖 1) ,而人物立體化則於2017年再次亮相。人物代表著藝術家的初心與樸實,雖沒有華麗的外表但以真心與執著還面對世事的無常,即便不開心還是要繼續繪畫下去,而公仔的製作也由藝術家親手上色,完整地將個人情感轉化至藝術造型語匯上,以達到內心情感的抒發。
2003年林葆靈完成第一幅的夜景作品,轉眼至今十五年,他依然不停的感受與思考夜的美和那份冷傲孤寂,夜未央,天未亮,白晝隱沒了星光,2018/10/20下午四點邀請您一同前來欣賞光影交織的美,繼續造下一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