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凌回顧展

2016.07.01 - 2017.07.02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汶萊美術館、都柏林切斯特 ‧ 比堤圖書館、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

Brunei Gallery 相當榮幸地宣布,我們將舉辦中國知名畫家洪凌 (出生於 1955 年) 的回顧展。這次展覽的舉辦時間緊接於洪凌自頗富名望的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CAFA) 退休之後;他自 1987 年起於該處任教職。

 

洪凌在中國文化大革命 (1966-76) 這段政治動蕩期間所創作的作品大多已佚失。這次展覽所涵蓋的作品是從 1979 年起的一些珍稀創作開始,並包含其他1980時期洪凌於北京就讀藝術學院時的學生作品:這些作品有許多是在畫室中所創作的,像是裸體畫與人像畫等,以及一系列胡同 (傳統的巷弄庭院) 畫作。在商業層面的成功漸趨確立後,洪凌從 1990 年起開始遊歷四方,並在安徽省南部的黃山這個風景如畫的地區設立工作室。該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之一。從那時候起,洪凌就特別專注於風景畫,在多個專門進行油畫與水墨畫創作的工作室中工作,並於北京與黃山兩處間流連。自 1990 年起,洪凌的作品便受到他在中國、亞洲,以及包含南北極在內的世界許多偏遠地區等地旅行時獲得的經驗所深深影響。這些經驗一一被記錄於他的素描簿、相簿、水彩以及攝影當中,本次回顧展也將展出這類作品。

 

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授課前所接受的嚴格學術訓練,讓洪凌的風景畫充滿各種豐富技巧。這些技巧不僅出現在他精心構圖的荒地,以及嚴格安排的畫面空間之中,更流露於畫作層層迭迭的色彩,以及曖昧與透明的效果當中。同時,洪凌的畫作風格承襲自中國畫充滿詩意的美學。他的作品強調個人的人類經驗與價值,並呼應黃山山峰中動人且強烈的季節變化。在注重自我修養的中國學者型畫家傳統中,洪凌是相當受到尊崇的繪畫實踐者,但他同時也會流露出略具沖突的現代感與自省性。這些畫作本身無需憑恃傳統,便會讓現代的觀眾發自內心喜愛。然而,這些畫作也訴說著關於一位藝術家個人發展的故事,還有他對大自然的擁護以及心靈層面的成長。讓我們親眼見證過去半個世紀間,劇烈轉變的中國人生活與社會經濟變動。

 

我們將會與展覽同時聯合舉辦一場研討會,其中將會探討許多與洪凌的繪畫實踐有關的主題,從風景畫的相關議題與對目前生態情勢的關切,到對媒材、色彩以及技法的關注,以及對時間性與空間性提出問題。這場研討會「藝術的生態:現代與當代中國藝術辯論」


我們將會提供給您一份由策展人 Shane McCausland 與 Tian S. Liang 所共同編輯的目錄。McCausland 教授將會在展覽開展前,於 2016 年7月 14 日下午4點在亞非學院的 Khalili Lecture Theatre 演講。在亞非學院進行展覽後,展覽會先移師到位於都柏林的切斯特‧比替圖書館 (2016 年10月 21 日–2017 年1月 29 月),接著前往巴斯的東亞藝術博物館(2017 年2月 25 日–2017 年7月 2 日)。展覽品的出借者包含藝術家本人,畫家所屬藝廊「索卡藝術」以及各大私人收藏家。該場展覽及其節目,是由臺灣財團法人晟銘文教基金會以及索卡藝術所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