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凌回顾展
2016.07.01 - 2017.07.02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汶萊美術館、都柏林切斯特 ‧ 比堤圖書館、巴斯東亞藝術博物館
Brunei Gallery 相当荣幸地宣布,我们将举办中国知名画家洪凌 (出生于 1955 年) 的回顾展。这次展览的举办时间紧接于洪凌自颇富名望的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CAFA) 退休之后;他自 1987 年起于该处任教职。
洪凌在中国文化大革命 (1966-76) 这段政治动荡期间所创作的作品大多已佚失。这次展览所涵盖的作品是从 1979 年起的一些珍稀创作开始,并包含其他1980时期洪凌于北京就读艺术学院时的学生作品:这些作品有许多是在画室中所创作的,像是裸体画与人像画等,以及一系列胡同 (传统的巷弄庭院) 画作。在商业层面的成功渐趋确立后,洪凌从 1990 年起开始游历四方,并在安徽省南部的黄山这个风景如画的地区设立工作室。该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之一。从那时候起,洪凌就特别专注于风景画,在多个专门进行油画与水墨画创作的工作室中工作,并于北京与黄山两处间流连。自 1990 年起,洪凌的作品便受到他在中国、亚洲,以及包含南北极在内的世界许多偏远地区等地旅行时获得的经验所深深影响。这些经验一一被记录于他的素描簿、相簿、水彩以及摄影当中,本次回顾展也将展出这类作品。
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授课前所接受的严格学术训练,让洪凌的风景画充满各种丰富技巧。这些技巧不仅出现在他精心构图的荒地,以及严格安排的画面空间之中,更流露于画作层层迭迭的色彩,以及暧昧与透明的效果当中。同时,洪凌的画作风格承袭自中国画充满诗意的美学。他的作品强调个人的人类经验与价值,并呼应黄山山峰中动人且强烈的季节变化。在注重自我修养的中国学者型画家传统中,洪凌是相当受到尊崇的绘画实践者,但他同时也会流露出略具冲突的现代感与自省性。这些画作本身无需凭恃传统,便会让现代的观众发自内心喜爱。然而,这些画作也诉说着关于一位艺术家个人发展的故事,还有他对大自然的拥护以及心灵层面的成长。让我们亲眼见证过去半个世纪间,剧烈转变的中国人生活与社会经济变动。
我们将会与展览同时联合举办一场研讨会,其中将会探讨许多与洪凌的绘画实践有关的主题,从风景画的相关议题与对目前生态情势的关切,到对媒材、色彩以及技法的关注,以及对时间性与空间性提出问题。这场研讨会「艺术的生态:现代与当代中国艺术辩论」
我们将会提供给您一份由策展人 Shane McCausland 与 Tian S. Liang 所共同编辑的目录。McCausland 教授将会在展览开展前,于 2016 年7月 14 日下午4点在亚非学院的 Khalili Lecture Theatre 演讲。在亚非学院进行展览后,展览会先移师到位于都柏林的切斯特‧比替图书馆 (2016 年10月 21 日–2017 年1月 29 月),接着前往巴斯的东亚艺术博物馆(2017 年2月 25 日–2017 年7月 2 日)。展览品的出借者包含艺术家本人,画家所属艺廊「索卡艺术」以及各大私人收藏家。该场展览及其节目,是由台湾财团法人晟铭文教基金会以及索卡艺术所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