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峰喚語 - 洪凌個展
2010.08.21 - 10.24
索卡藝術 ‧ 臺北、臺南
洪凌,一位結合西畫技巧,體現東方藝術的大家,瀝舊淬新,將內心五感的體驗無限延伸至眼前的自然,用視線、呼吸、聽覺、觸感、味道重新塑造個人的Scene(景)。
有人用女性的身體去形容洪凌的景。那層層堆疊的霧氣白,籠罩著大筆滴灑的桃李粉,隱約閃爍在枝椏後頭兒的嫩芽青,垂掛在那剛碩的山石褐旁邊,據說是女性脖子後頭連接發際的肌膚、是剛睡醒還帶點干澀的唇、是脊椎後面那條淺淺的溝槽,是女性的呼吸、濕潤在吐氣。也有人用味道來替洪凌的景命名。濃的化不開的茄紫,角落邊那道膚白,從底部噴張的黑色線體,是廚房裡炒鍋中的飯香、是化妝臺上那剛拆封的粉撲味、是墾丁海邊的細沙味兒。
洪凌放大他的五感去體會最純粹的美,用他的身體去書寫,解構了一般的景,拆卸了景的具象形體,卻含括更細微的空間流動、光影的閃爍、氣味的飄散,所以有人才說洪凌的畫作是氣候、是質感、是距離、是風。有別於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從淺意識的深層挖掘,滴灑在畫布上的創傷,洪凌的作品回歸到自身文化,表現出自在的生活觀點。我們不將其視為山水,而將他的畫面視為溫雅的反叛。
偉大的藝術是超越領域,並且會引起思想革命的。 (村上隆,藝術創業論)
洪凌在創作上突破傳統景的既有概念,由寫實經過寫意而走嚮意象的表現主義,以自我的藝術之筆再現國畫與油彩交融之境,肇於自然,發於胸襟;。體用之間,革了媒材與主題的命,橫越了中西文化兩大領域,創新了一種根於傳統卻輕松寫意的藝術規則。
洪凌的自我堅持以及富含著中國文化強大的底蘊,讓其作品在1997年即獲得威尼斯雙年展評委會的肯定,站上國際舞臺,奠定了自己的藝術地位。洪凌在追求藝術這條道路上,以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態度,展現其淬煉精神;以其革命性的活力、交融題材與媒材的創造力,在這波風潮裡,蛻為呼峰喚語的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