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精彩 - 韓國極簡大師巡回展

2009.12.05 - 2010.01.31

索卡藝術 ‧ 臺北

藝術傳承的幾千年下來,韓國藝術在在都蘊藏著對大自然界的沉思。韓國藝術家們強調著他們所使用材質中的那股"善的本質",其藉由簡樸的思考,反覆的筆觸以及繪畫的姿態,達到美感以及深遠的精神本質。繼韓戰之後,Park Seo-Bo樸棲甫和Kim Tschange-Yeul金昌烈以及其他韓國藝術家所帶領的新一世代拒絕傳統且具象的藝術,反而希望參與國際間藝術的互動交流,並且同時為他們自身鋪砌了擠身為現代藝術家的一條道路。於是在他們開始嚮西方取法技術以及材料的同時也積極加入當代藝術的運動。


然而在1960年代,他們開始將取法自西方世界的技術以及媒材,與他們根深的孔家思想以及佛道精神所融合為一,那即是對自然界的崇敬加上韓國的經典,即以中國藝術、文學和文化為根基,同時且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單色繪畫藝術。對這些藝術家來說,抽象的表達方式、顏色的自在遊移、以及醞勁姿態是最主要中心表現。同時他們具體化了自然界的精華以及能量,不論是每一道筆刷下的筆觸或是顏料的刮擦亦或是推抹,每一個藝術行為都變成為對存在大自然中的生命力的一種強而有力的展現方式。


Kim Tschang-Yeul金昌烈(1929--)在紐約研修及居住多年,並往來於巴黎及首爾間也將近四十個年頭。他最終那原始的創作中心思想---水珠,可以說是結合了西方藝術思維,像是高度寫實主義、照相寫實主義和東方美學以及哲學價值下的產物。無論是單一或是群體,他的水珠不可思議的富有仿佛可觸摸到的動人生命力。它們顛覆了對時間的既定印象,並賦予了重新思考“時間”的可能性:部分水珠似乎靜止著不動,而部分的水珠卻製造出它們正在移動中的錯覺,仿佛緩緩的被地心引力拉出了畫布表面。這錯覺挑戰我們對於平面畫作所能夠承載的容量以及感官刺激。


當前韓國最享有盛名的藝術家樸棲甫Park Seo-Bo (1931--),借著精準運用Hanji(高麗紙), 韓國傳統的紙藝,樸棲甫就這樣建立他“藝術”的呈現。每一張紙被浸泡將近一個月,接著被一層一層疊堆於畫布上,靠著一支筆甚至是他的手指深刻地在浸濕的紙上刻出一道道溝槽。這般細雕出來的線條將紙嚮上推擠,當細看以及從側邊觀視時,因這樣的推擠、堆砌而生的溝槽賦予樸棲甫的創作另一種三度的審視空間。而當直視或是遠距離審視著這樣的層層推、刻、壓,線條又重回了它應有平面度以及回到了它該有的勻稱節奏。在樸棲甫早期的創作生涯,他為韓國單色繪畫運動奠立了根基並引領了強大的風潮。他的顏色主要著重在黑與白相兼的優雅線條中,然而在他近期作品中可窺見他所創作出全新且獨立於世以及生動色彩的天賦。


已逝的Lee Seung-Jio李承祚(1941-1990)的作品原創來自歐普藝術運動的衍生。因為他那一絲不茍、極為細心所繪畫出的“管”和歐普藝術先驅們所追求的勻稱線條以及似幻覺般的質感相去不遠。然而,在他線條中令人為之振奮的就是他只使用了油彩的顏料,並且拋開了任何度量工具的輔佐。眾多的評論家將他歸類於單色繪畫的運動之中,是因為那幻覺般的中心思想在他有限的顏彩中相映而生,並以一種連貫、且視覺上能相互協調、卻同時帶著活力節奏感為主要特色。但許多觀者將會從中發現他那具有獨特且難以被歸類為任一門任一派的特有風格。


Lee Kang-So李康昭(1943--)擅長運用壓克力及油彩在單一的色調下繪揉出稀薄且纖細的水彩淡畫。他的繪畫有著當代的思考,但卻也同時體現到繪畫所應肩負亞洲千年文化流傳下來的筆觸特質以及其精神。他獨特筆觸似喚醒了剛蘇醒的世界初貌,那擾了一川秋水的騷亂,以及雲朵、小船、湖邊小鴨、山林、屋舍轉瞬間的時空位移,每一畫筆下有的僅是那不受約束的顏彩或是看不清輪廓的微弱筆線,在在被恣意涂抹在柔軟的顏料亦或是黑白相沖突的背景中。其作品皆無特定的形體,但卻能喚起平靜且又孤寂的沖突呼喊。身為一位雕刻家和攝影師的李康昭,以重質不重量的精神創造出一個超越時代且不凡的藝術體態,於是那筆觸下的“景”飛升過了畫布,穿越了時空,停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