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後 ‧ 美獎
2016.12.10 - 2017.01.15
《後 ‧ 美獎》的策展命題,在於排除競賽過程中主客觀的立場,更著墨於臺灣藝術家在參加一項指標性的藝術競賽獎項之後,對於藝術家後續發展或是轉變的任何創作潛在實驗性與觀念生產。參與《後 ‧ 美獎》的藝術家,將為展覽提出獲獎前後的兩件作品,其展覽現場更將重新再現獲獎時的原件作品。借以突顯藝術家即便在獲得該獎項之後,對於進入以市場導嚮如畫廊、拍賣公司等藝術系統,又如何互相配合而成為藝術家自身延續的創作生涯。在檢視各類美術獎項對於輔導、協助與營造藝術家創作條件的過程中,挑選以臺灣藝術活動生態中,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公辦美術競賽─「臺北美術獎│Taipei Arts Awards」,成為《後‧美獎》的文本設定。此舉的目的在於檢視臺北美術獎,這個在藝術生態裡,被臺灣藝術家最為推崇的競賽展,著實累積了哪些對於藝術家創作生活的目標成果。
-
豐紅 - 曾雍甯個展
2016.12.04 - 2017.01.15
熾熱空氣中的情感隨著火焰飄散,洋溢的紅光是藝術家強烈的內在體悟,色彩循著知覺時而狂放時而內斂。曾雍寧更於此次《豐紅》個展中帶來尺幅超過兩百二十公分的作品,索卡藝術歡迎各界朋友於2016/12/04(日)至2017/01/15(日)期間,一同沉醉在令人目眩神迷的感官饗宴中。 -
索卡實驗室·第三期
董琳2016.12.03 - 12.31
董琳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是在不斷生長,就像中國傳統水墨畫,講“人在畫中遊”。她把畫像磚的傳統樣式賦予新的面貌;她借用2000多年前漢朝先民使用的占景盤樣式,用不同顏色的釉彩,來表現中國的24節氣,比如這次的六件占景盤系列作品《處暑》、《谷雨》、《寒露》、《驚蟄》、《秋分》、《小雪》。《忘歸》取材於楚辭中的《九歌·山鬼》,《八仙》來源於中國的神話傳說,而《二十四孝圖》系列作品,取材於中國古代經典民間故事。董琳用她的方式創作出一套董琳版的24孝圖,捏出的陶瓷人物被放置在特製的鏡面上,觀眾去看這些作品的時候,一方面會思考這其中講訴的孝子故事,同時會在鏡中看到自己,審視自身。 -
舞影零亂 - 林葆靈個展
2016.11.05 - 12.04
林葆靈擅於描繪不同城市夜晚且將成長環境中的臺灣、紐約、新加坡都映入在每件作品中,夜晚的光影具有戲劇性的強烈對比,每座城市都將你我曾經熟悉的景致連結到你我心裡的過往的回憶。他采用墨與壓克力顏料於製圖膠片上,也使用油彩混合壓克力於畫布上的搭配,均在呈現快速流淌特性。無論是城市瞬息萬變的流轉光影捕捉、旋轉木馬以及華麗宮廷與夜的幻想曲超現實元素的布景手法,都在流變時空裡凝結成一片童話、一種虛構的真實。 -
想起層層是景致 - 王璽安個展
2016.10.16 - 11.27
王璽安的作品並沒有具象與抽象的分野,藝術最終還是回到最單純的觀看本質,他所關注的並非是技法上的寫實表現,而是更精辟的,屬於精神性層次的演繹與詮釋,他用繪畫傳遞感受,也用繪畫梳理情感,體會並凝視這個世界中的完整與殘缺、自然與非自然之間的豐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