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卡实验室·第二期
王礼军:随它

2016.08.13 - 09.25

索卡艺术.北京

雕塑艺术发展至今,艺术家们在通过各种方式与媒介不断拓宽雕塑创作的范围。从传统材质石膏、玻璃钢、木头、大理石、青铜到现在各种可取的材料包括现成品。传统雕塑创作的结果是一个艺术家创作出的“物”,当雕塑介入当代或者观念,雕塑这个概念就不再简简单单只是“物”了,当艺术家意识到这点,他的创作会变得无限自由而让人充满惊喜。8年的美院雕塑专业训练让王礼军至少从写实雕塑的技法上是绝对扎实的。在他把写实雕塑的创作发挥到极致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同时被所谓的写实技术限制了。当他抛开写实技巧的限制,他作品思考的空间则变得更大,反而更容易打动观众。

 

什么是雕塑?王礼军说:“我以为一件‘物’显示出超越它自身物理存在的价值时,它就是一件雕塑,而这也可以理解为‘人’超越他自身存在,显露出‘超人’品质。所以我在做雕塑的时候,就是想将自我物化。”将自我物化,最终还是要拿一个具体的“物”来表达自我,这个创作的动机来源于对自我生存空间的间接性思考。王礼军有这样的能力在一件平常之物上生长出自己的创作,是他10多年雕塑创作生涯厚积薄发的一个结果。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创作,每一件吸引人的创作背后凝结了艺术家一步步的思考与成长。

 

丹托说:艺术家具有一种力量,他能在一种异质的媒介中,让既定的现实再次出现。王礼军具备这样的能量,他将我们看不到的现实隐秘到他的作品中。他不再只是局限于对象的表现,而是将自己对于某“物”的形产生的个人感受通过他的方式加以表达。于是一件件不经意遇见的“物”,经过王礼军的重新构思与雕琢,变成了一件件引人思考的艺术作品。比如《一盒子的现代主义》,他拿不起眼的粉笔雕刻出一个宏大的现代主义的概念。

 

《索卡实验室·第二期》带来王礼军的作品,艺术家紧密结合索卡实验室现有的空间,直接将办公区域变为他作品的一部分,创作出《随它》、《无相》、《无常》、《wu》系列等新作。

 

《随它》

这件作品根据现有的空间状态进行创作,将画廊办公室也纳入到其作品的一部分加以考虑。一件老式的桌子与椅子被王礼军变形之后置入索卡实验室的空间,然后用数根电线将老式的桌椅与空间里的办公桌相连接。变形了的老式桌椅给人一种时空变换之感,而老式桌椅本身充满时间的味道。再用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电线与新式的现代化办公桌与电脑相连接,可以引人思考的部分很多。在地上盘根交错的复杂电线可以象征复杂的现代文明社会,也可以隐喻这个社会曲折的发展。一边是朴素原始的木结构时代产物,一边是高效的现代文明办公环境。而这背后是一种我们看不到的现实的力量。

 

《无常Ⅰ》、《无常Ⅱ》

艺术家首先直接拿铅笔用直线、短线、曲线有规则地在索卡实验室的两个墙面上画出一个形状。这个过程艺术家是有意为之,画出的形状也是可控的。艺术家在拿铅笔作用于墙面的同时,也在艺术家的手上留下反作用力的痕迹,接着艺术家将利用手上剩下的铅笔残迹在墙上涂抹出一块区域,将作为物的铅笔对于艺术家的反作用,再回到墙面。有序与无序,作用与反作用,有意识与无意识,这中间的奥妙就由观众自由体会了。

 

《wu Ⅰ》、《wu Ⅱ》、《天清》、《雍容》

艺术家用废弃的旧家具木板将其被破坏的程度放大,然后通过一种有意识的组合,再将被破坏的部分用粉笔涂成各种颜色。被破坏的边角产生新的空间维度,粉笔涂上色彩,让这些残破锋利的断面充满生机。无用的残破不堪的木板材料在艺术家的手上妙笔生花,变为一幅三维的抽象绘画。

 

《无相》

艺术家用蓝色胶带将办公区域的一个桌子进行包裹。最后直至桌子被蓝色的胶带完全覆盖。一个以桌子为构架,蓝色胶带为材料的长方体出现。这个时候,它是一个桌子?它不是一个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