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感练习

2021.04.24 - 05.29

索卡藝術 ‧ 台北

每当站在一件艺术作品前,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是寻找旁边的说明牌,看看作者和作品名称再试图将文字与画面链接,还是直觉地感受作品所带给你的视觉与感官刺激,亦或是努力搜寻脑海中与其相似的记忆或知识呢? 无论你是哪类艺术观赏者,在《凝感练习艺术家联展》中,请摒弃一关于艺术的成见与既定印象,只需用心凝视、感受当下,透过反复地凝视、感受、思考,尝试与王永衢、彭韦、彭慧婷与蔡孟阊不同风格的作品对话,你将会发现艺术的无限可能性,并产生更多对于作品崭新的理解与感悟。

 

王永衢的作品源于日常观察及图像制作的思考,他试图抽离个性化与情绪化的表达,融合1950-70年代美国抽象艺术的色域、硬边与极简主义等元素,探索图像「空灵」和「形上」的内在能。他善于讨论两极对立的关系变化,当观者初见作品时,会立即被明快的几何图案、柔和或哑光的色彩所吸引,大面积与平和的色块与线条在视觉上相对安定;但近距离观看时,视线又会被如纹理般的裂痕所填满,引起潜意识中短暂的焦虑感。与先前的作品相比,此次作品出现了欧普艺术常采用的反复、渐层与对称等形式原理,营造出静态的运动感。除了视觉上的体验,快速与缓慢的两种创作过程也反应出媒介本质的对立性,作品从各层面将观者引入陌生领域,并诱导其去重新观看、思考及感受。

 

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研究所的彭韦,受到观念艺术相关著作的启发,近期从写实的炭笔素描转向观念艺术创作。他早先的平面作品以具象写实的技法处理家乡苗栗的风景题材,运用轻柔写意的线条交织出明暗与深浅等虚实关系,追求的是笔触铺排所构成的空间层次及律动感,充满一种怀旧朴质的写实风格。然而,最新创作的装置作品却揭示截然不同的概念,作品聚焦于「创作者的身体劳动」与「观者的观看方式」之探讨。布满展场一隅的《工作室》,人造光源斜照在贴满不同时间所记录的光影笔触,这是艺术家用34个月的时间,固定两小时纪录一次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的轨迹。他将艺术家的身体劳动与时间感带入作品中,并试图翻转人们对于眼前事物观看的期待与方式。

 

平和、安稳、沉静,一直是彭慧婷欲藉由水墨绘画所追寻及传达的视觉讯息。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阐明人本依循着自然而生息,拥有与自然一体的感知,但由于科技的进步、都市社会的发展,水泥墙与柏油路阻断了我们与自然的连结,让我们渐渐失去了这项本能。为了应对及平衡自我在当代都市社会现实所处的状态,彭慧婷全神凝视地运用水墨皴法,细腻地表现笔墨线条,并透过对于自然的反观及再造,将树、山石与流水等自然元素重组,把山谷沉默静谧的力量、土壤的孕育包容、草的谦卑、风的潇洒及自由、水的柔和及洗涤、光的希望、夜的修复等自然中的生命力展现于作品中。其作品所传递的视觉讯息是平和的、流动的、会呼吸的,引领观者在静心观看的吐纳间,感受生命能量平衡的宁静及复苏的面貌。

 

在这快速变迁的当代社会,多数年轻人总汲汲营营地前往大城市发展。然而,蔡孟阊却选择远离城市喧嚣,回到嘉义老家,以极为精湛写实的绘画技法,温柔而坚定地凝视与纪录家乡逐渐消逝的记忆风景。酝酿了两年的全新系列《都会没有铁路》,从嘉义与台南开始,描绘台湾铁路因车站立体化工程而改变的风景。闲置在一旁的废弃座椅、斑驳褪色的平交道栅栏与钢筋裸露的残破墙面,这些不醒目的市井日常都成为蔡孟阊画作中的主角。面对往日的景物因时代推移渐渐消失,他以带有一股淡淡乡愁的画面,试图唤起观者对自身乡土的情怀与反思。

 

《凝感练习艺术家联展》展期从4/245/29,参展艺术家王永衢、彭韦、彭慧婷与蔡孟阊皆会出席4/24下午4点的开幕茶会。索卡艺术诚挚邀请您亲临现场,敞开心胸与打开所有感官,与我们一同凝感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