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再造虚构的神话 - 席時斌个展「三」| 典藏投资

    (来源:典藏投资11月 No.121 文.摄影 / 杨椀茹)
    台北索卡艺术于艺博会期间推出了席时斌睽违三年的个展「席时斌‧三|Invisible Starsof the Hydra」。「三」对艺术家有多种寓意,本次共展出3件新作,也意在探索同一个物件的更多重意义。开幕当日,席时斌朗读了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系列《奔马》当中三段文句,此系列著作分述了主角轮回转世的每段经历。对艺术家而言,选读的文本更能精准地解释作品,内容大致为:神曾在此停坐的一处遗址、主角在切腹前的描述,隐晦地紧扣着席时斌作品浓厚的神话色彩以及不锈钢锐利冷冽的质感有所关连。为何做这种尝试?席时斌表示2012年于旧金山驻村时,他在当地看展时发现艺术家会以朗读文本来介绍作品,他也相当认同这种方式一样能让观者理解创作。因此,尽管席时斌的作品均以繁复的造型语汇组成,他却无意逐一细述每个元素的由来与用意,「我觉得说明得愈精确,观者的想象反而愈受到限缩。」

  • 水墨与空间的互动看曾健勇变【戏法】| 典藏投资

    (来源:典藏投资 No.121)
    曾健勇在北京索卡艺术举办的首次个展「戏法」,于10月14日开幕,艺术家延续2015年开始的跨媒介绘画实践,根据索卡的画廊空间创创作一系列的作品,展览由唐泽慧策划,在开幕式式当天同时举办了一场对谈。学习传统水墨画出身身的曾健勇,以工笔技法创造出微妙的造型与温润润的效果,通过使用承载水分与吸收色粉能力较强的树皮纸材,在作品上展现出饶富趣味的肌理纹路,以及迷离、脆弱、伤痕感的效果。展览作品的题材以人物为主,多数是带着沉郁气质的孩童,他以绘画、雕塑、浅浮雕以及在画廊墙上的手绘,尝试挑战水墨的可能性,同时将立体、空间压成平面,成为新的形态,企图在空间中给观者变一次「戏法」。

  • 夏可君:曾健勇水墨的透明度 - 基督化与自然化的童真融合

    中国当代艺术如果试图贡献出一种新的语言,“双重转化”才是中国艺术建构的条件:一方面是怎么转化西方文化和西方艺术史,现当代艺术以及西方古典艺术;另一方面是中国的自身传统的转化,这并不是回到传统,而是以现代性个体的生命感觉转化传统,是中国艺术的精髓当代化。如此的双重转化,既要回应西方文化的普遍性贡献,也要回应自身传统的哪些东西可以转化,可以继承,但这都是这个艺术家在当下,在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处境下的个体性生存感受的直接性。对于一个水墨艺术家而言,还要面临水墨这种材质的独特性,他怎么来回应这两个转化,就是学术上可以讨论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