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蘇州美專創立95周年紀念展 | 張雄藝術網
(來源:張雄藝術網) -
再造虛構的神話 - 席時斌個展「三」| 典藏投資
(來源:典藏投資11月 No.121 文.攝影 / 楊椀茹)
臺北索卡藝術於藝博會期間推出了席時斌睽違三年的個展「席時斌‧三|Invisible Starsof the Hydra」。「三」對藝術家有多種寓意,本次共展出3件新作,也意在探索同一個物件的更多重意義。開幕當日,席時斌朗讀了三島由紀夫《豐饒之海》系列《奔馬》當中三段文句,此系列著作分述了主角輪回轉世的每段經歷。對藝術家而言,選讀的文本更能精準地解釋作品,內容大致為:神曾在此停坐的一處遺址、主角在切腹前的描述,隱晦地緊扣著席時斌作品濃厚的神話色彩以及不銹鋼銳利冷冽的質感有所關連。為何做這種嘗試?席時斌表示2012年於舊金山駐村時,他在當地看展時發現藝術家會以朗讀文本來介紹作品,他也相當認同這種方式一樣能讓觀者理解創作。因此,盡管席時斌的作品均以繁復的造型語匯組成,他卻無意逐一細述每個元素的由來與用意,「我覺得說明得癒精確,觀者的想象反而癒受到限縮。」 -
水墨與空間的互動看曾健勇變【戲法】| 典藏投資
(來源:典藏投資 No.121)
曾健勇在北京索卡藝術舉辦的首次個展「戲法」,於10月14日開幕,藝術家延續2015年開始的跨媒介繪畫實踐,根據索卡的畫廊空間創創作一系列的作品,展覽由唐澤慧策劃,在開幕式式當天同時舉辦了一場對談。學習傳統水墨畫出身身的曾健勇,以工筆技法創造出微妙的造型與溫潤潤的效果,通過使用承載水分與吸收色粉能力較強的樹皮紙材,在作品上展現出饒富趣味的肌理紋路,以及迷離、脆弱、傷痕感的效果。展覽作品的題材以人物為主,多數是帶著沉郁氣質的孩童,他以繪畫、雕塑、淺浮雕以及在畫廊墻上的手繪,嘗試挑戰水墨的可能性,同時將立體、空間壓成平面,成為新的形態,企圖在空間中給觀者變一次「戲法」。 -
夏可君:曾健勇水墨的透明度 - 基督化與自然化的童真融合
中國當代藝術如果試圖貢獻出一種新的語言,“雙重轉化”才是中國藝術建構的條件:一方面是怎麼轉化西方文化和西方藝術史,現當代藝術以及西方古典藝術;另一方面是中國的自身傳統的轉化,這並不是回到傳統,而是以現代性個體的生命感覺轉化傳統,是中國藝術的精髓當代化。如此的雙重轉化,既要回應西方文化的普遍性貢獻,也要回應自身傳統的哪些東西可以轉化,可以繼承,但這都是這個藝術家在當下,在這個時代,這個社會處境下的個體性生存感受的直接性。對於一個水墨藝術家而言,還要面臨水墨這種材質的獨特性,他怎麼來回應這兩個轉化,就是學術上可以討論的根本問題。 -
快看 | 曾健勇個人畫展《戲法》
(來源:第1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