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遠方 - 張英楠個展

2018.12.08 - 2019.01.13

索卡藝術 ‧ 臺北

佛洛伊德曾在《夢的解析》一書表示藝術家創作時就猶如作夢般的轉移及倒置進行構思,因此作品本身就是藝術家內心潛意識的再現。《去遠方》為張英楠在臺北首次個展,無形中表述藝術家於質樸生活中哀愁與美麗,讓觀者進入影像世界中,從過去到現在、黑夜到白晝,歷歷在目又逐漸遠去既是虛幻又是真實,彷佛從中獲得一種孤獨認同與未來的渴望。他藉助圖像和記憶,透過繪畫去了解世界與他的關系,空間的建筑就像是記憶存在方式,一種多維度重迭交錯的狀態。藝術家的構圖引人想象,更因這般的神秘氣質,今年三月作品由索卡藝術攜手合作於Art Basel 國際藝術盛會創下收藏佳績獲得好評!作品《鏡心》也是七年前被著名音樂人、收藏家姚謙收藏,成為電影《一個人的收藏》的宣傳海報。

 

生於80年代的張英楠來自北京,他的用色和構圖與其他藝術家相比少了直接與激情性,但多了許多哲學性的思考,總有難以言喻的孤獨與寧靜詩意。能被張英楠的作品給吸引,自然會對他的成長背景產生興趣,自十歲後搬到寶雞後再至西安美術學院畢業,城鄉間的差異首要反映在人與人間的疏離,這與鄉下的情感緊密是截然不同的,童年單純美好的記憶早已另存成新文件在藝術家的載體。

每當回憶過去發生的事情,它就會被藝術家隱藏在所建構的空間裡,他的繪畫世界表現出很強的失落感,無論是空曠的廠房、高低錯落的建筑體或是四周布滿落地窗的空間,都留露出一股孤獨與傷感。正因為張英楠的空間表達著與社會的心理狀態:疏離的關系、對未來的憧憬、不安及對家的愁思等…,這些都是身為這世代人的無奈。藝術家就像導演,伴隨而來的每個情景就如電影運鏡般一幕緊接著一幕不斷涌現,試圖讓人的內心靜下,慢慢地引導觀者進入他的作品。

 

作品《告解室》以「空間」為主體,透過藝術家的轉換搭建於虛構與真實之間,《告解室》如同藝術家無數次面對創作的自語式告白。作品《在拂曉》代表著一切藝術本源的開始和出發點。這件作品中用了近似平分的比例代表過去和現在,遠處的風景代表藝術即美,畫中的書本代表宗教,中間黃色部分代表科學,也象徵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指引。

這樣演進過程對於創作者的張英楠更為重要,藝術是什麼?也是他每天在找尋的答案,或許在目前的人生旅途中尚未得到正解,但過程中他明白他所熱愛的藝術將會持續著而不變。每個人在人生各階段都曾有過孤獨,但藝術家將孤獨轉化成色彩,這便是他所感受到的生活真實。繪製的空間訴說著他對家的愁思,透過不同的空間折射出可被觀察和認知的自己。12/08號下午四點誠摯邀請您前來感受張英楠在《去遠方》展覽中實現繪畫與自我的對談。